薄暮孤城逸兴催,远寻天半九成台。
风烟水石无今古,鱼鸟帆樯自往来。
去国未留王粲赋,悲秋空羡宋生才。
迂痴老懒霜凝鬓,惭对黄花满径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韶州登高”一诗,从题目来看,应该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其中前六句是四句一组的两排偶,后两句为一组的单句。
第一联“韶州登高”,首句点出时间地点(韶州),次句写登上城楼的感受。韶州即现在的广东韶关,是唐代岭南道的治所。孤城,指韶州的城。逸兴:指兴致,意态。催:催促。天半九成台:指韶州的名胜之一——九成岩,相传是汉武帝开凿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薄暮时分,我独自登上韶州的城楼,那悠然自得的心情被眼前的景色所刺激而变得兴奋起来;于是,我远寻天边那九成岩的胜景。
第二联“风烟水石无今古,鱼鸟帆樯自往来”是写眼前之景。风、烟、水、石没有古今之分,鱼、鸟、帆、樯却自有来往,这里暗含着世事沧桑,物换星移的意思。
第三联“去国未留王粲赋,悲秋空羡宋生才”,这两句诗是说,我离开了故乡,却没有留下什么诗文;秋天来临,我却只能空发羡慕之情。“去国”指的是诗人离乡背井,离开家乡。“悲秋”“羡宋生才”中的“悲秋”和“羡宋生才”都是说自己无法与古人相比。
第四联“迂痴老懒霜凝鬓,惭对黄花满径开”是写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里的“迂痴老懒”,是指自己年老体衰,不思进取;“霜凝鬓”则是指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年纪大了,身体衰弱,又不想进取,只愿意安度晚年;惭愧地面对满径的菊花。
全诗通过写自己游览韶州的胜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故乡、故人、往事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②薄暮:傍晚。③孤城:指韶州。④逸兴:兴致,意态。⑤天半九成台:指韶州的名胜之一——九成岩,相传是汉武帝开凿的。⑥风烟:指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⑦水石:指山水之间石头上的流水和水流冲击形成的水潭或石头上滴落的水滴等。⑧鱼鸟:指山中游鱼飞翔鸟儿等生物。⑨帆樯:指船帆和船桅。⑩王粲:三国时人,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东汉末为曹操幕下参军,建安十三年(208)随军出征荆州,作《登楼赋》以抒怀,后归田里。①宋生: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字。他曾任海盐令。因不堪忍受官场生活的腐败,辞官隐居于浙江东阳山阴县(今浙江省嵊州市)的永兴乡(又称宋乡)。②王粲赋:指王粲的赋作。《登楼赋》是汉末著名文人王粲所作的一篇赋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韶州时有感而发之作,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首联“韶州登高”,先写登临韶州时的所见。韶州即现在的广东韶关,是唐代岭南道的治所。孤城,指韶州的城。逸兴:指兴致,意态。催:催促。天半九成台:指韶州的名胜之一——九成岩,相传是汉武帝开凿的。诗人来到这个胜地,心情顿时开朗起来,于是,他远寻天边那九成岩的胜景。
颔联“风烟水石无今古,鱼鸟帆樯自往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风烟、水石没有古今之分,鱼、鸟、帆、樯却各有来处。这里暗含着世事沧桑,物换星移的意思。颈联“去国未留王粲赋,悲秋空羡宋生才”。诗人来到韶州,但韶州的风光并没有给诗人带来任何愉悦,反而勾起了他深深的愁绪。他离开了故乡,却没有留下什么诗文;秋天来临,他却只能空发羡慕之情。
尾联“迂痴老懒霜凝鬓,惭对黄花满径开”。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不思进取,只愿意安度晚年;惭愧地面对满径的菊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年纪大了,身体衰弱,又不想进取,只愿意安度晚年;惭愧地面对满径的菊花。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故人、往事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