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世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韶州登高”一诗,从题目来看,应该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其中前六句是四句一组的两排偶,后两句为一组的单句。 第一联“韶州登高”,首句点出时间地点(韶州),次句写登上城楼的感受。韶州即现在的广东韶关,是唐代岭南道的治所。孤城,指韶州的城。逸兴:指兴致,意态。催:催促。天半九成台
【解析】 “群阴渐以尽,微阳入短楹”:阴气逐渐消散,阳光透入矮墙的屋檐。“岸帻观云物,悠然同丘生”:我脱下头巾观赏天边的云物,心情舒畅,仿佛与古代隐者一样。“所志岂凡近,谁甘绊浮名?睥睨寰宇中,沧浪濯吾缨”:我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平凡的小事吗?谁能束缚住我追求真理的心!放眼看那辽阔的宇宙间,我要在沧浪之中洗刷我的衣缨。“仰天诵九歌,答尔万里声”:仰望天空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遥忆青门子: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名叫“青门”的人的怀念之情。"青门"通常指代一个地名,但在此上下文中可能是指一个亲近之人或朋友的住所。 2. 西湖久客年: 表明作者长时间居住在西湖地区(杭州),可能是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这里的“客”指的是远离故乡的人,而“久”则强调了时间的长短。 3. 孤山调玉鹤: “孤山”是西湖中的一个著名景点
夜宿紫霄宫 从真境寻觅,暂借云窗卧野翁 今夜石床青蕙帐,十年云梦紫霄宫 帘栊影落松虬月,殿角寒吹铁马风 隐几吟馀方就枕,榔梅花外几声钟 赏析:这首诗以“夜宿紫霄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仙人交往的场景,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信仰的痴迷和追求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日这一天,也就是春节的第一天,去黎氏清泉书院游览时创作的。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冉冉春云覆短墙,洞门天远自风光。 注释:春天的云雾轻轻覆盖着矮矮的围墙,洞口远远地透出天然的美景。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2. 红桃碧柳山初暖,翠竹黄鹂昼自长。 注释:桃花和柳树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翠绿的竹子和黄鹂鸟在白昼里自在地鸣叫。
注释: 与欧敬斋夜酌高道士炼室:与欧敬斋在高道士的炼室里喝酒。 江柳依依水国春,眼中时序一番新:江边的杨柳依依,春天到了,眼中的景色也焕然一新。 未夸石室逢仙客,且喜临邛有故人:还没有炫耀自己曾在仙人居住的石室中遇见过神仙,却已经很高兴能在临邛(古地名)见到老朋友了。 酒盏浸消千古恨,莺花聊伴百年身:酒杯中的美酒可以消除千年的悔恨,美丽的花朵可以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岁月。 韶光转瞬须臾事
注释: 何武库悔斋图 —— 何人绘制的悔斋图? 闻有大人仙,幽居傲岩麓 —— 听说有一个仙人住在山中(岩麓),他隐居在深山之中。 清宵餐沆瀣,白日甘黄独 —— 在夜晚,仙人可以喝到天上的沆瀣,白天则可以享用太阳的光和热。 年少焚银鱼,三冬万卷足 —— 年轻时,他燃烧着银鱼,三冬之后已经积累了万卷书籍。 白眼世途人,黄粱几时熟 —— 如果世人都像他那样白眼看待世俗的人和事,那么黄粱梦何时才能煮熟呢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全诗如下: 北望蓟门迥,龙楼旭日边。 我惟山泽老,君竟玉堂仙。 魂梦常千里,音书动隔年。 行藏各随分,知有故人怜。 注释: 1. 北望蓟门迥,龙楼旭日边:意思是站在北方望着蓟门(地名),远眺龙楼(皇宫)旁边升起的太阳。 2. 我惟山泽老,君竟玉堂仙:意思是说,自己像山野之人,已至老年,而对方却如同在玉堂中的神仙一般。 3. 魂梦常千里,音书动隔年
【注释】 地接:地面相接;近:接近。宸光:皇帝的光辉。王气:帝王之气。 青云: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仕途或事业。紫禁:指紫禁城。丹丘:即丹山,传说中的仙山名。阁:指高耸的楼阁。分:划分。河分:指黄河分成三条支流。大泽:大的湖泊。夷犹:迟疑不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山所见所感的七言绝句。诗中写游香山所见,以王气、紫禁、白日等词来描写香山之高峻,以及其与帝都、天体的关系,表现诗人对朝廷
【注释】郢中:指楚都,今湖北省江陵县。代邸:古代帝王临时驻跸的地方。王气:帝王的气象。盘踞:指地势高耸。陵庙:指帝王的墓庙。衣冠出:指在月下穿朝服出行。天保:唐玄宗年号(712-756)。 【赏析】《过承天府》,是一首描写唐朝开元盛世的诗。首联“郢中今代邸”,写开元初年承天府作为帝王临时驻地的情况。二句“王气昔来多”,写承天府地有帝王之气的历史背景。三四两句写承天府地宫殿、陵庙宏伟壮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