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讲传声重,游仙逸气多。
石能移北海,庵不到东坡。
古道馀残碣,秋山满薜萝。
此中最清胜,无奈岁寒何。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要通晓全诗大意,再逐句分析其内容,结合题目要求,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
本题中,远游庵:位于今江西南昌市东郊百花洲畔,始建于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
第一联“侍讲传声重,游仙逸气多”,侍讲,指侍读,官名。传声,指《尚书·舜典》中的“惟稽古,惟帝念功,乃元元汝共工”一句,是说帝尧以大德载物,与群臣论道。“传声”“重”是说侍讲的声音重,有帝王之音,这表现侍讲的权威和尊严。“游仙逸气”指神仙的气度和风采,这里指侍讲的气质不凡。
第二联“石能移北海,庵不到东坡”,意思是说这块石头能把北海移过来放在这庙里,但庙却建不到东坡。“北海”是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县东北,是古代齐国都城所在。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东游至海边求长生不老药。苏轼在《东坡志林·秦始皇》一文中说:“齐人徐市等上书曰:‘始皇慕羡仙人不死之药。’求奇药于海中。……得蓬莱山神所食奇鱼,状如鱠。”又说:“秦始皇又东游海上,至渤海,入兴灵宫。……”可见,“北海”是指东海或渤海。“东坡”即黄州,是宋代苏东坡的故乡。“到”是到达的意思。“不到”即无法到达,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侍讲威仪的敬畏之情。
第三联“古道馀残碣,秋山满薜萝”,意思是说古老的道路上还残留着残缺的石碑,秋天的山上布满了薜荔树的藤萝。“残碣”是残缺不全的石碑,“薜萝”是一种蔓生的植物。“残碣”、“薜萝”都是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联“此中最清胜,无奈岁寒何”,意思是说在这最清幽的地方,可惜的是它经受不住严寒的考验。“清胜”指这里的景色优美。“奈何”表示无奈,可译为“怎么办呢”。
【答案】
远游庵
侍讲传声重,游仙逸气多。
石能移北海,庵不到东坡。
古道馀残碣,秋山满薜萝。
此中最清胜,无奈岁寒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江西任上所作。前四句写远游庵的景致,后六句写诗人对远游庵的喜爱之情。
首联“侍讲传声重,游仙逸气多”,侍讲,指侍读,官名。传声,指《尚书·舜典》中的“惟稽古,惟帝念功,乃元元汝共工”一句,是说帝尧以大德载物,与群臣论道。“传声”“重”是说侍讲的声音重,有帝王之音,这表现侍讲的权威和尊严。“游仙逸气”指神仙的气度和风采,这里指侍讲的气质不凡。
次联“石能移北海,庵不到东坡”,意思是说这块石头能把北海移过来放在这庙里,但庙却建不到东坡。“北海”是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县东北,是古代齐国都城所在。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东游至海边求长生不老药。苏轼在《东坡志林·秦始皇》一文中说:“齐人徐市等上书曰:‘始皇慕羡仙人不死之药。’求奇药于海中。……得蓬莱山神所食奇鱼,状如鱠。”又说:“秦始皇又东游海上,至渤海,入兴灵宫。……”可见,“北海”是指东海或渤海。“东坡”即黄州,是宋代苏东坡的故乡。“到”是到达的意思。“不到”即无法到达,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侍讲威仪的敬畏之情。
三联“古道馀残碣,秋山满薜萝”,意思是说古老的道路上还残留着残缺的石碑,秋天的山上布满了薜荔树的藤萝。“残碣”是残缺不全的石碑,“薜萝”是一种蔓生的植物。“残碣”、“薜萝”都是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此中最清胜,无奈岁寒何”,意思是说在这最清幽的地方,可惜的是它经受不住严寒的考验。“清胜”指这里的景色优美。“奈何”表示无奈,可译为“怎么办呢”。
此诗写景清新明丽,意境高远清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对自己不能像侍讲那样拥有如此美景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