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如美人,贵肉宁贵骨。
台榭其妆奁,草花其肤发。
少之而媚生,多之则态没。
伊岩自何来,观者神顿发。
朱栏引清风,绀宇留明月。
虽近歌舞场,真形亦昭揭。
白石却嶙峋,游人不敢伐。
如其在僻郊,万古犹傲兀。
锦岩
好山如美人,贵肉宁贵骨。
台榭其妆奁,草花其肤发。
少之而媚生,多之则态没。
伊岩自何来,观者神顿发。
朱栏引清风,绀宇留明月。
虽近歌舞场,真形亦昭揭。
白石却嶙峋,游人不敢伐。
如其在僻郊,万古犹傲兀。
注释:
锦岩:美丽的山峰如同美丽的女子,贵在有美质,不在乎是否有肉。
台榭其妆奁:山上的台榭就像是女子的装饰品一样。
草花其肤发:山上的野草就像女子的皮肤和头发一样。
少之而媚生:当山的数量减少时,它就会显得妩媚动人。
多之则态没:当山的数量过多时,它就会变得失去原有的形态。
伊岩自何来,观者神顿发:这座山是从哪里来的?观赏者的神智都会瞬间被激发起来。
朱栏引清风,绀宇留明月:红色的栏杆引来了清凉的风,黑色的房屋里还留着明亮的月光。
虽近歌舞场,真形亦昭揭:虽然离歌舞场很近,但是它的真实面目也被人们所揭示出来。
白石却嶙峋,游人不敢伐:白色的石头却显得十分险峻,游人都不敢去砍伐。
如其在僻郊,万古犹傲兀:如果它在偏远的地方,那么它就会永远地傲然挺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山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好山如美人,贵肉宁贵骨。”将山比作美人,强调了山的美丽之处不在于它的外表,而在于它的精神内涵。这里的“贵肉”指的是山的形态,而“贵骨”则是指山的灵魂。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山的美丽之处:“台榭其妆奁,草花其肤发。”这里的“台榭”和“草花”都是对山的外在特征的比喻,展现了山的秀美。
然后诗人又指出了山的变化:“少之而媚生,多之则态没。”这里的“媚生”和“态没”则是对山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的描绘,强调了山的多变性和美丽。
最后诗人感叹道:“伊岩自何来,观者神顿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山的赞叹之情。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山,才有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了对人性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