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根本地,司业范模官。
今日须君往,他年作鉴看。
文章回古道,风俗障狂澜。
惆怅临岐处,天时渐渐寒。
【注释】
南京:指代南京国子监,即今之南京大学。
司业范模官:司业,是古代学校里主管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的官职。范模,字元直,号梦得,是唐代文学家。这里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
今日须君往:今天你必须前往南京国子监(南监)。
他年作鉴看:将来你会作为一面镜子被后人观看。
文章回古道:指文章能够回归古道。
风俗障狂澜:风俗能够阻止狂澜(指动乱的政局)。
惆怅临岐处:你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令人感到伤感和遗憾。
天时渐渐寒: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赏析】
此诗为送别诗,是诗人对友人赴南京国子监任教的临别赠言。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共二百七十九字,是一首完整的五律。从诗题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送别的话;而是借送别之际抒发对南京国子监及南京国子监师生的殷切希望。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第一句点明“送”的题意。“南京根本地”,南京是六朝古都,国子监所在地,所以称“根本地”。
第二句说“司业范模官”。“司业”是国子监中掌管教务的最高长官,而“范模”又是当时的名士,故称他“司业范模官”。
第三句用典。“今日须君往”,意思是今天你要到南京国子监去任教了。“他年作鉴看”,意思是将来你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宰相,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成为历史的见证。
第四句用典。“文章回古道”,意思是你的文章能够使文章回到古道上来。“风俗障狂澜”,意思是风俗能够制止动乱的局面。这两句用典表明了你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国子监教书育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制止动乱,安定江山。
最后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和心情。“惆怅临岐处”,饯行之时,你即将离开这个地方,使人感到悲伤和遗憾。“天时渐寒”,时间一天比一天寒冷,暗示着送别的时节已经到了。
此诗语言平易通俗,但含义深刻。它以送别为题,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成功地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使得诗意更加深远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