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散晓霜,梵诵满诸方。
山就藏书地,游因选佛场。
桂香连席草,竹色入藤床。
采采蒹葭晚,无言趣自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需要结合诗作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句作答,同时,也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处境以及创作背景来理解。

此题要求对四首诗逐句释义,并分析每句话的意思。第一首诗:高松、松散、晓霜;梵诵、佛经诵读。第二首诗:山就、藏书之地;游因、选佛场。第三首诗:桂香、连席之草;竹色、藤床(藤编床)。第四首诗:采采、蒹葭。

【答案】

①秋日,高松挺拔,霜白如雪,晨钟暮鼓,梵诵之声,响彻四方。②山势陡峭,林木茂盛,山石嶙峋,岩石间藏书无数。

③僧人在此修行诵经,游人到此礼佛参拜,是一处著名的佛事活动场所。④桂树芬芳扑鼻,席草香气袭人;竹色青翠,藤床藤编。⑤傍晚时分,采桑之人在岸边采桑,蒹葭丛生,芦花飘落,水边景色宁静而优美。⑥诗人无言独坐,欣赏美景,心境悠然自得,情趣盎然。

赏析:“高松”二句,点题“集愚公楼”,描写楼前秋高气爽、霜白如雪的景象。“梵诵”二句,点明楼中僧人诵经之事,描绘了佛经诵读的场面,渲染出浓郁的佛教气氛。“山就”“藏书”二句,写山势陡峭,林木葱郁,岩石嶙峋,岩石间书藏丰富。“游因”二句,写僧人于此礼佛参拜,是一处重要的佛事活动场所。“桂香”“竹色”二句,以“连席之草”“藤床”等细节勾勒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采采”“蒹葭”二句,以“采桑”之人的劳作情景和“蒹葭”的萧瑟景象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宁静的心境。

译文:

高松挺立霜洁白,佛经诵读声传远。

山势陡峭林木盛,岩石嶙峋书满岩。

僧人在此礼佛参拜,佛事活动场地广。

桂花芬芳入席草,竹子青翠入藤床。

采桑之人傍晚归,蒹葭飘落水面长。

赏析:

《秋日同黎君选徐木之侄明公儿准集愚公楼时方延僧诵法华经分赋四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起兴,写秋高气爽、霜洁白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承上启下,描绘了山势陡峭、林木葱郁的景致;颈联则由近及远,描绘了僧人在此礼佛参拜、佛事活动场景;尾联以采桑之人傍晚归去和蒹葭飘落水面的萧瑟景象作结,与开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雅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