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鸿藻擅清词,群从谁教和竹枝。
风悄疏棂寒促膝,霜残红叶夜弹棋。
却疑灵运池塘梦,还似高唐暮雨时。
伐木诗成应自好,故人秋月枉相期。

《戏赠伍长卿及其从弟桢卿》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朝的何吾驺创作。全诗如下:

君家鸿藻擅清词,群从谁教和竹枝。
风悄疏棂寒促膝,霜残红叶夜弹棋。
却疑灵运池塘梦,还似高唐暮雨时。
伐木诗成应自好,故人秋月枉相期。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含义、风格、技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位置与影响,并给出赏析:

  1. 诗句解释
  • “君家鸿藻擅清词”:指伍长卿家有着杰出的文学才能,擅长创作清新脱俗的诗词。
  • “群从谁教和竹枝”:暗示伍长卿的兄弟中没有人能与他匹敌,无人能够教他如何创作像竹枝词那样的诗歌。
  • “风悄疏棂寒促膝”:形容夜晚微风轻轻吹过,透过稀疏的窗户,带来一丝凉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亲密的氛围。
  • “霜残红叶夜弹棋”: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红叶凋零,寒气逼人,人们围坐在桌前下棋,充满了生活情趣。
  • “却疑灵运池塘梦”:灵运(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此处比喻伍长卿的作品如同灵运梦中的美景,虚幻而美丽,难以捉摸。
  • “还似高唐暮雨时”:高唐,古代传说中的美女之地,此处比喻伍长卿的诗歌如同高唐的雨景,既真实又梦幻。
  • “伐木诗成应自好”:表达了作者对伍长卿作品的认可和赞赏,认为他的诗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故人秋月枉相期”:表示作者因公务未能相聚,但期待在未来有机会再次相见。
  1. 风格特点
  •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伍长卿及其诗歌的深厚感情。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清词”、“寒促膝”、“红叶”、“暮雨”等,都极具画面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诗的结构紧凑,起承转合分明,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突出了伍长卿诗歌的独特之处。
  1. 技巧分析
  • 在运用典故方面,诗中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如灵运、高唐等,这些典故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 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诗采用了拟人化、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1. 文学史地位
  • 《戏赠伍长卿及其从弟桢卿》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为其增添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诗中的语言和意境被后世许多诗人所借鉴和模仿,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戏赠伍长卿及其从弟桢卿》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七言律诗。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伍长卿及其诗歌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