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漏迢迢,却忆先皇泪未消。
绕殿风云开盛世,阖城花烛彻清朝。
同时漫步夔龙后,促坐宁论乡国遥。
容易主恩难报称,纷纷飞雪度残宵。
【解析】
本首诗的注释为:
①除夕、李伯襄:都是指诗人除夕之夜。陈集生:指陈子龙,明末著名文学家和抗清志士。崔芝林:指崔纬,明末著名文学家。过余:作者在除夕之夜拜访友人。守岁: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一起,通宵达旦地欢聚畅谈以尽兴。拈银烛:即手持银烛。朝天紫陌:即朝天的紫路。紫路是京城长安城的东西大街,用来形容京城的道路。四平声:指四声调。这里是指押韵。
②今夕何夕:今夜是什么日子?漏迢迢:指夜深了。却忆先皇泪未消:回忆当年先皇(崇祯帝)被害时的情景。绕殿风云开盛世:指崇祯帝在宫中被杀时的景象:宫内一片混乱,风雨交加,气氛紧张。阖城花烛彻清朝: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公园),明朝灭亡。同时漫步夔龙后:指崇祯帝殉国后,李自成率军进入北京,攻破皇宫,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促坐宁论乡国遥:指诗人与友人在除夕之夜促膝长谈,讨论着明朝的灭亡。主恩难报称:指诗人对明朝皇帝的感激之情。纷纷飞雪度残宵:指诗人与友人一起度过除夕之夜。
【赏析】
此诗是作者除夕之夜,在友人处吟咏明朝亡国的悲痛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明朝皇帝的无限怀念和对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首句“今夕何夕”,点出了时间——除夕,也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沉痛。“漏迢迢”一句写时间已到深夜,而诗人仍无法入眠。“却忆先皇泪未消”,回忆先皇被害的情景,不禁泪流满面,悲愤不已。接着“绕殿风云开盛世,阖城花烛彻清朝”,写先皇被害后的情景,宫内外一片混乱,人们惊恐不安,而城内的花烛通明,一派升平景象,这正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漫步夔龙后,促坐宁论乡国遥”,写诗人与友人在除夕之夜促膝长谈,讨论着明朝的灭亡和国家的前途。“难报称”,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不能为国尽忠的悔恨。
尾联“容易主恩难报称”,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高官厚禄,但却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纷纷飞雪度残宵”,写诗人与友伴共度除夕夜的感慨。整首诗通过除夕夜的场景描写以及诗人的内心活动,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明朝灭亡的悲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