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罢繁香玉一丛,鸣珂径转碧朣胧。
天家不羡秾华气,璧府全消贵近风。
寡和九重金阙迥,同枝百尺玉桥东。
碧纱何处名花友,得似丹心向日红。
【注释】
朝罢繁香玉一丛:早晨退朝后,香气四溢,满树都是。
鸣珂径转碧朣胧:宫门的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的朦胧。
天家不羡秾华气:皇家之家,不会羡慕那盛开的牡丹花浓郁的香气。
璧府全消贵近风:王公贵族之家都因这朵牡丹而消除了富贵的气息。
寡和九重金阙迥:只有这朵牡丹独自在九重天上的金阙之外。
同枝百尺玉桥东:它和百尺高的白玉桥并排生长。
碧纱何处名花友:不知这朵花在哪里有朋友陪伴着。
得似丹心向日红:它像红色的太阳那样,始终向着阳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国政清明、民生安乐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为朝廷分忧的情怀。
第一句“朝罢繁香玉一丛”,描述了诗人退朝之后的情景,他看到一株盛开的牡丹树,满树都是盛开的花朵,香气四溢。这里用“朝罢”二字点明时间,“繁香”则写出了牡丹花盛开的盛况,同时通过“玉一丛”来形容牡丹的珍贵与美丽。
第二句“鸣珂径转碧朣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他看到宫门的石板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的朦胧景象。这里以“鸣珂”形容宫门石阶上行走的人声,以及“碧朣胧”形容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
第三句“天家不羡秾华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皇家之家不会羡慕那盛开的牡丹花浓郁香气的看法。这里的“天家”指的是皇帝之家,“不羡”则是诗人的一种态度,他希望皇家之家能够远离富贵之气,保持清廉。
第四句“璧府全消贵近风”,诗人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王公贵族之家都因这朵牡丹而消除了富贵的气息。这里通过“璧府”一词,暗示了牡丹的高贵地位,而“贵近风”则是指那些受到皇族宠爱的人们,他们因为牡丹而改变了自己的作风。
第五句“寡和九重金阙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牡丹在九重天外的位置。只有这朵牡丹独自在九重天的金阙之外,与其他花卉相衬。这里的“寡和”表示牡丹的孤傲,而“九重金阙”则是指皇宫的高处。
第六句“同枝百尺玉桥东”,诗人描绘了牡丹与百尺高桥并排生长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高耸与壮观。这里的“同枝”意味着牡丹与高桥是并肩生长的,而“百尺玉桥”则是指高桥的高大,与牡丹相得益彰。
第七句“碧纱何处名花友”,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不知道这朵花在哪里有朋友陪伴着。这里的“碧纱”指的是牡丹的花瓣,象征着它的美丽与高贵;而“名花友”则是指它与其他名花相比,更加出色。
第八句“得似丹心向日红”,诗人最后以比喻的形式赞美了牡丹。他认为牡丹就像红色的太阳一样,始终向着阳光。这里的“丹心”指的是牡丹的心,象征着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与理想;而“向日红”则是指牡丹的颜色鲜艳,仿佛永远不凋谢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朝廷分忧的情怀。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