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向元公借榻眠,都疑居士懒真禅。
黄梁已熟浑无梦,惟见松风绕篆烟。

这首诗是苏轼在寿州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禅意。

首句“午憩寿国寺借宿僧床”,字面意思是在中午时在寿国寺休息并借宿和尚的床铺。这里的“午憩”指的是在日间休息,而“寿国寺”是一座寺庙的名字。在古代中国,寺庙是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可以借宿也是常有的事。这里借宿僧床,可能是由于作者旅途劳顿,或者有其他的需要,所以选择在寺庙中暂时休息。

次句“偶向元公借榻眠,都疑居士懒真禅。”这里的“元公”可能是指某个和尚,也可能是对和尚的一种尊称。苏轼在这里用“偶”字,表示这是一种偶然的情况,而不是经常的事情,所以给人一种意外的感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轼在寿国寺借宿时,偶然地与和尚共用一张床铺。这里的“都疑居士懒真禅”是说,作者怀疑这位居士真的是个懒散的人,因为禅宗讲究的是心无旁骛,一心向道,如果只是表面上的懒散,那么真正的修行又在哪里呢?

第三句“黄梁已熟浑无梦,惟见松风绕篆烟。”这里的“黄梁”是一种食品,是用黄米和豆沙制成的糕点,也被称为“黄粱一梦”。在佛教中,这个词语用来比喻人世间的虚幻,就像黄粱一样煮熟后没有香味,也没有梦境。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苏轼已经睡了很久,但是并没有进入梦乡,因为他的心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所以他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进入梦境。而只有松风吹过,篆烟缭绕,这更强调了苏轼的超然物外和内心的平静。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含义深远。它通过描述苏轼在寿国寺借宿僧床的情况,传达了苏轼对禅宗的理解,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他并不追求名利,也不被外界所困扰,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然。这种态度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