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燃藜引巨毫,夔龙接武更争高。
文澜天上尝千尺,试纵吴江八月涛。
【注释】
太乙:指太阳。
引:拉,引燃。
巨毫:指大笔。
夔龙:指神话中的人鱼。接武:比肩而坐。争高:争高低,比喻竞争。
文澜:文采波澜。千尺:形容波涛很高。
吴江:泛指长江。八月涛:八月时,长江水势很大,波浪汹涌。
【赏析】
此诗作于元顺宗至正十一年(1351)春,是诗人钱惟甸为应考的同乡友人所作。当时,诗人任国子监博士,他看到钱仲驭在南还应试途中路过苏州、镇江等地,便写下了这首七绝。首句写太阳升起时,作者挥笔疾书;二句写文人们与文人墨客一起,以诗会友,比试才学;三句写钱仲驭经过的地方都是风景优美的名胜之地;末两句写钱仲驭经过的长江,浪涛激荡,景色壮观。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钱仲驭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他的才华和前程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