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阴浓荫板桥,鸣蛙十里草萧萧。
诸生尽许皋夔侣,谁向前溪伴野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每句诗的意思,理解诗句中重点词、难词的含义及作用;最后将全诗的意思串联起来,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绿树阴浓荫板桥”,绿树茂密,阳光斑驳地洒在石制的拱形桥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绿树和桥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鸣蛙十里草萧萧”,青蛙在草丛中鸣叫,仿佛在为这美好的景色伴奏(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鸣”字是动词,“十里”“草”都写出了声音的远传。
“诸生尽许皋夔侣,谁向前溪伴野樵。”学生们全都像伯益、皋陶一样贤明的人,而谁又能像前溪的野人那样陪伴着打柴的樵夫呢?
此联表达了自己希望像皋夔一样成为贤人,却只能像野樵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答案】
译文:
绿树茂密遮住板桥,蝉声悠扬似有若无。
十里长亭,青蛙叫声四起,草丛中一片寂静。
学童们都想与皋夔比肩,谁又愿意与那山野之人为伍呢!
赏析:①开头两句写景,以景写情。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鸣蛙”两字,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②第三句“诸生”指学子们,“尽许”一词,表明学子们志向高远。③第四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谁向前溪”一句,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同于那些俗人。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