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灵均遇不均,当年正则与谁邻。
可知只手网常事,枯木多风愁杀人。
【注】庚辰:唐宪宗元和五年(800)。江上吟四首:指《江上吟》。梁未央:唐代女诗人,见孟棨《本事诗》卷下。
辛巳: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灯下:指作者自注的“灯前”,即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在灯下。
再咏:指作者在灯下重赋此诗。
匪能和之:不是要别人来和。
【译文】
君自灵均遇不均,当年正则与谁邻。
可知只手网常事,枯木多风愁杀人。
【赏析】
本诗首句点出题旨,次句说明自己与友人同为遭遇不平的人,所以产生感慨。第三句承上,进一步说明自己有感而发的原因。末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朋友的劝慰。
诗中“君自灵均”一句,意谓君自屈原以来都是遭人非议的。灵均,即屈原,楚大夫,以直谏被放逐,投江而死。
末句“枯木多风愁杀人”,用典出自《庄子·山木》:“枯杨生华,老杏开花,天雨既霁,藻耀生光。有人哭其子曰:‘子归!予无所与处而来。’其人曰:‘吾年今已长,吾将奈何?’其人哭之曰:‘予家室弱寡,财米乏匮。今日也死,明日也死。’”意思是说:枯树容易招风,风吹过就容易折断,这正如人在世受尽委屈,难免伤心落泪,悲叹不已。
【注】
庚辰:唐宪宗元和五年(800)。江上吟四首:指《江上吟》,梁未央见而喜之,辛巳夏午偕未央荡舟江上亦各有感焉。归作七言绝句八首示予:指《归舟吟》八首寄给作者。其词惋恻寄托幽远未可卒读:哀伤凄苦。惋恻,哀怨。寄托,寄托哀思。幽远,深远。卒读,读完。灯下再咏:指作者自注的灯前再赋此诗。灯下,指作者的书房中。再咏,第二次吟诵。辄赋如其数:便写下这些诗句。匪:通“非”。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情的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先表明自己与友人同为遭遇不平的人,所以产生感慨。后四句进一步阐明自己有感而发的原因。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朋友的劝慰。
诗中“君自灵均”一句,意谓君自屈原以来都是遭人非议的。灵均,即屈原,楚大夫,以直谏被放逐,投江而死。
末句“枯木多风愁杀人”,用典出自《庄子·山木》:“枯杨生华,老杏开花,天雨既霁,藻耀生光。有人哭其子曰:‘子归!予无所与处而来。’其人曰:‘吾年今已长,吾将奈何?’其人哭之曰:‘予家室弱寡,财米乏匮。今日也死,明日也死。’”意思是说:枯树容易招风,风吹过就容易折断,这正如人在世受尽委屈,难免伤心落泪,悲叹不已。
【注释】
庚辰:唐宪宗元和五年(800)。
梁未央:唐代女诗人,见孟棨《本事诗》卷下。
辛巳:唐宪宗元和九年(814)。
灯下:指作者自注的“灯前”,即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在灯下。
再咏:指作者在灯下重赋此诗。
匪能和之聊识其意耳:不是要别人来和。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庚辰(公元800年)所作。诗人因政治原因贬谪到江州司马,心情非常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江上吟四首》。诗的前四句先表明自己与友人同为遭遇不平的人,所以产生感慨。后四句进一步阐明自己有感而发的原因。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朋友的劝慰。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与友人同是不幸之人,因而彼此都感到悲伤和痛苦的心情。他用屈原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
诗中“君自灵均”一句,意谓君自屈原以来都是遭人非议的。灵均,即屈原,楚大夫,以直谏被放逐,投江而死。
末句“枯木多风愁杀人”,用典出自《庄子·山木》:“枯杨生华,老杏开花,天雨既霁,藻耀生光。有人哭其子曰:‘子归!予无所与处而来。’其人曰:‘吾年今已长,吾将奈何?’其人哭之曰:‘予家室弱寡,财米乏匮……’”意思是说:枯树容易招风,风吹过就容易折断,这正如人在世受尽委屈,难免伤心落泪,悲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