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麾龙舸涉奔洪,两岸云旗欲蔽空。
一幅郢烟千古怨,永怀都在碧波中。
【注释】庚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江上吟:即《江中吟》。梁未央:《新唐书·乐志》载,开元初,有《梁州四弦》,后失传。辛巳:唐玄宗天宝四年(745)。荡舟:泛舟。江上吟:即作《江中吟》。七言绝句:一种诗体名。八首:指《江中吟》共八首。其词:指诗人所赋的诗句。惋恻寄托幽远:哀婉凄凉、深沉蕴藉,寄托了深远的感情。灯下再咏:即《江中吟》重题。辄赋:立即赋诗。匪能和之:意谓自己不能应和。聊识其意耳:姑且记录下这些意思罢了。
【译文】
在庚辰年五月的一天,我曾经有过一首名为《江中吟》的作品,当时梁未央看到了并很喜欢它。辛巳年夏天,我和梁未央一起荡舟江上,也各有所感而作了诗歌。回来后便创作了这组《江中吟》共八首诗,以表达我对它们的理解和感受。
争麾龙舸涉奔洪,两岸云旗欲蔽空。
一幅郢烟千古怨,永怀都在碧波中。
【赏析】
本诗首句“争麾龙舸涉奔洪”,写诗人驾舟江上,与友人畅游的情景。江水奔腾不息,船行其间,如履平地;两岸旌旗飘扬,犹如云彩遮蔽了天空。诗人在此情景下,情不自禁地吟出:“一幅郢烟千古怨。”这里的“郢”,指的是楚国的都城郢都,也就是今湖北省荆州市。屈原是楚怀王时大臣,因遭谗被流放,最终悲愤地投汨罗江而死。《楚辞·招魂》中有“二八侍宿,射递郢中”的描写,表明郢都一带地势高峻险要,易守难攻。诗人在此用典,暗指当时国势岌岌可危的局面,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千古怨”,既是指楚国的兴衰历史,也是指自己的身世遭遇。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自身前途的迷茫惆怅。
第二句“永怀都在碧波中”,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碧波”,既是指江水的清澈碧绿,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明净澄澈。然而,诗人却将这种心境比喻为“永怀”,意味着他始终无法摆脱心中的忧伤和痛苦。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整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
第三句“一幅郢烟千古怨”,再次引用了前两句中的典故,但这次是在强调自己内心的愁绪如同楚国的历史一样悠久绵长。这里的“郢烟”,指的是楚国的烟云,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千古怨”,则是对楚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深刻同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感慨。
最后一句“永怀都在碧波中”,则是诗人对全诗主旨的概括和升华。这里的“永怀”,既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持续牵挂,也是对整个时代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而“都在碧波中”,则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诗人都将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这种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高尚情操,也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