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告严陵老钓纶,汉家砥柱有伊人。
群公尽逐声华会,岂识维风在富春。

履端二日赋十章际霞和之更作一章感来旨亦复倚和

曾告严陵老钓纶,汉家砥柱有伊人。

群公尽逐声华会,岂识维风在富春。

释义:我曾经告诉严陵的老翁,钓鱼的丝线已经牵到江边,汉家砥柱有伊人。那些大臣们全都追随名利的聚会,哪里知道维风在富春。

注释:1. 履端二日:指冬至之后的两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日,此时为岁尾年初之际。2. 际:同“记”,书写。3. 钓纶:垂钓用的丝线。4. 汉家砥柱:指汉中郡的山,即汉中的剑阁山、褒谷等地,这里指汉中地区。5. 伊人:指严子陵(又名严光)。6. 群公:泛指朝廷大臣。7. 维风:指《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文王之德,维时其风”一句所表达的优良风气。8. 富春:指浙江省淳安县,古称富春。9. 倚和:依循前人的诗意而作诗。

赏析:这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描绘汉中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关切以及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诗人在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文历史相联系,既展现了汉中地区的山水之美,又反映了该地区人民的朴素生活和坚韧精神。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这种关注和忧虑不仅源于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更源于对现实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