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来常抱病,炎暑太相欺。
复此凉飙至,絺衣林外披。
荷衰如怯露,蝉冷乍惊枝。
物色皆秋意,宁关一叶知。
注释:
丁未:农历八月十六日,立秋的前一天。
抱病:有病在身。
太相欺:被炎暑欺侮。
凉飙至:清凉的风来了。
絺衣:细葛布制成的衣服。
林外披:在树林外披着。
荷衰:荷叶枯萎了。
荷衰如怯露:荷叶枯萎像怕露水。
物色皆秋意:景色都充满了秋天的气息。
宁关一叶知:怎么能仅凭一片秋叶就能知道呢?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立秋前的一个清晨,看到树叶凋落、荷花枯萎,感受到深秋的凉意和万物萧条的景象,感叹自然的变化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首句点明时间——立秋前一日(丁未),交代背景;接着写自己因有病而感到不适,被炎热的天气所欺负;然后描写凉爽的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使得原本应该穿厚衣的人开始穿上轻薄的衣服。这里运用了“抱病”、“炎暑”、“凉飙”等词语,将夏天的炎热与秋天的凉爽进行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季节变化。
诗人描绘了荷叶枯萎的情景。荷叶枯萎得像害怕露水一样,暗示了秋天到来时,自然界的变化是多么迅速和残酷。这种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之美。
最后两句进一步拓展了前面的意境。诗人看到万物都呈现出秋天的气息,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变化之快,无法仅凭一片叶子就确定季节的更迭。这里的“宁关一叶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季节变迁的深刻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