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便娟质,还堪共岁寒。
湘妃珠积泪,云母玉为冠。
直节凌寒易,清标傅粉难。
王猷恋幽赏,曾否剡溪看。
【注释】爱尔:喜爱。娟质:清秀的质地。堪:能够。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她们住在湖南洞庭湖畔,因舜帝被逼而死而悲痛欲绝,泪洒在竹子上结成了斑痕,后人便叫这种竹为斑竹。珠积泪:指湘妃哭舜的故事。云母玉:用来形容高洁的品质。
王猷:东晋名士,他常到剡溪(今绍兴市境内)欣赏风景,有一次看到一位渔人驾着小舟在江中垂钓,便问:“你为什么不早些回来?”渔人说:“我听说山中有位王逸少(王羲之的字),是个爱好山水的人,我今天是去向他学习钓鱼的。”王猷听后非常高兴。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位隐者,于是失望地回家。
直节:刚直不阿的节操。凌寒易:容易经受严寒考验。傅粉难:指女子涂脂擦粉的容颜是容易改变的。
赏析:
全诗前六句写竹,后两句写人。开头两句“雪竹”即“爱尔便娟质”,“还堪共岁寒”。这是写竹,也暗含作者自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的质地既清秀又坚韧,能够经受住严寒季节的考验。“湘妃泪”一句,化用了《九歌》中的“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句意,借湘妃之泪以形容斑竹上的泪痕,说明这种竹子生长得十分茂盛,且具有一种高雅的品格。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种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坚贞品质的赞扬之意。
第三句“云母玉”,是说湘妃的泪滴凝结成的斑点就像云母和玉石一样晶莹剔透,光彩照人。这四句诗,诗人从两个方面来描写湘妃泪斑竹:一是它的颜色像云母那样洁白晶莹;二是它的形状像玉石那样玲珑精致。这两句话虽然都是写斑竹的美,但一个侧重于颜色,一个侧重于形状,相互映衬,使读者对斑竹的美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第四、五、六句“直节”“清标”“王猷”三句,是写人。诗人通过这三句话,表达了对王猷那种不能识贤的赞叹。王猷因为迷恋山水风光而误事,最后落了个空欢喜的结局。诗人在这里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表达了自己不愿做王猷那样的人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曾否剡溪看”,是诗人的自我感叹。这里用“王猷”来反衬自己的志向高远,意思是说,如果王猷有知,一定会赞赏我这种高洁的情操和坚贞的品格的。这句诗既是对自己的鼓励,又是对友人的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