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年秋半夜,风俗验晴阴。
岂谓灯宵月,微云无处寻。
儿童行乐地,邻曲岁时新。
俯仰成今昔,幽怀付醉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早春杂兴八首》中的第二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隔年秋半夜,风俗验晴阴。

注释:隔年的秋天,半夜时分,风俗可以验证晴天或阴天。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隔年”指的是过去的时间,”秋半夜”则是指这个时间点在夜晚,”风俗”则是指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

岂谓灯宵月,微云无处寻。

注释:谁说夜晚的月光会因为有了灯火而变得暗淡?即使有微云遮挡,也找不到月亮的踪迹。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岂谓”表示诗人对此的怀疑或者不解,”灯宵月”则是指夜晚的灯光照亮了月光,使得月亮变得暗淡;”微云无处寻”则是指即使有微云遮挡,也无法遮挡住月亮的光芒。通过对比自然景象与人工照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向往。

儿童行乐地,邻曲岁时新。

注释:孩子们在玩耍的快乐之地,邻居们也在庆祝新的一年。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欢乐的场景。”儿童行乐地”指的是孩子们在户外玩耍的地方,”邻曲岁时新”则是指邻居们在新年时互相祝福,庆祝节日的到来。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俯仰成今昔,幽怀付醉吟。

注释:低头仰望,抬头看去,时间已经从过去变成了现在,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慨。我将我的感慨寄托在醉酒吟诗之中。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俯仰成今昔”则是指在低头与抬头之间,时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幽怀付醉吟”则是指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寄托在醉酒吟诗之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无奈。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对生活、对时间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