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调自年年。
闻道榆关上,防秋事杳然。
征衣经岁隔,鼓角得寒先。
无事听鸡起,谁能稳夜眠。
【注释】
□□□:指代“都门”,即长安(今西安)。徵调自年年:徵调,指古代五声音阶的徵调,这里指音乐。征衣经岁隔,鼓角得寒先:指边关的将士穿着冬天的衣服,听到战鼓号角的声音,就知道秋天到了,可以准备防秋了。无事:没有战事。鸡起:鸡叫时起床。
【赏析】
《都门立秋》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边疆秋季景象的诗。首联点出季节和地点,渲染边塞气氛;颔联描写边防军情;颈联写将士们的生活;尾联抒发感慨。这首诗语言朴素、平易而含蓄,意境苍茫雄浑。
此诗是写边疆秋季的景象。开头一句点明时间、地点、节令,渲染边塞的气氛。第二句说“闻道榆关上,防秋事杳然”。“防秋”是唐人对秋季在边地设防、防备胡人的称呼。第三句“征衣经岁隔,鼓角得寒先”,写边关的将士穿着冬天的衣服,听到战鼓号角的声音,就知道秋天已经到了,可以准备防秋了。第四句“无事听鸡起”,写将士们在秋天到来之前就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他们听到鸡叫时便起床操练去了。末句“谁能稳夜眠”,写将士们在秋天来临之时已经习惯了这种紧张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即使天还没有亮他们也早已酣睡了。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首联点出时间、地点、节令;颔联描写边防军情;颈联写将士们的生活;尾联抒发感慨。全诗语言朴素、平易而含蓄,意境苍茫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