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波万顷,一柱上天都。
映日摇空霭,笼烟望有无。
峰危愁落雁,岩仄隐浮图。
大小犹相望,山名未称孤。
【注释】
- 望小孤山: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北。小孤山,即大孤山、小孤山,是长江下游的两座山峰。
- 茫茫:无边无际。这里形容水波浩渺,一望无际。
- 万顷:指广阔的水面。
- 一柱:形容山峰挺拔耸立,直入云霄。
- 天都:指天空中的太阳。
- 映日摇空霭(ài):阳光照射到水面上,形成一片灿烂的霞光,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朦胧起来。
- 笼烟:笼罩着云雾。
- 有无:指隐约可见的物体或景象。
- 峰危:山峰险峻而高耸。
- 愁落雁:形容山峰之高,好像能令远飞的雁鸟为之愁苦。
- 岩仄:指岩石陡峭而不平。
- 隐浮图:指岩石之间隐约露出佛教石刻。
- 大小犹相望:即使小孤山和大孤山相距不远,但仍然可以相互望见。
- 山名未称孤:指小孤山虽然有其名字,但与大孤山相比,并不显得孤单,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很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小孤山美景的小诗。诗人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句“茫茫波万顷”写出了小孤山周围水域的浩渺无垠,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第二句“一柱上天都”则用夸张的手法,将小孤山比作一根直插云霄的柱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孤山的高大雄伟。第三句“映日摇空霭,笼烟望有无”则进一步描绘了小孤山在阳光照耀下,周围的空气变得朦胧起来,远处的景物若隐若现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描绘小孤山周围的景色,进一步展现了小孤山的美丽风貌。其中,“峰危愁落雁”描绘了山峰险峻高耸,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使人感受到山峰的威严;“岩仄隐浮图”,则形象地描绘了岩石陡峭不平,隐约露出了佛教石刻的痕迹。最后两句“大小犹相望,山名未称孤”,既点出了小孤山虽然名为小孤山,但实际上并不孤单,因为它与大孤山相隔不远,又暗示了小孤山虽不显山露水,但却有着独特的美,不能仅以大小来定夺它的地位。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