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不碍世,出处亦何情。
闻道纶扉上,于今待老成。
因之怀凤德,敢以付嘤鸣。
自有冥鸿意,无烦猿鹤惊。

【注释】

  1. 平原:指董思白的家乡。董思白,唐代诗人、文学家,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的诗作多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充实丰富,风格雄浑悲壮。
  2. 至人不碍世:指高超的人不被世俗所困扰。至人,指得道之人;碍,妨碍。
  3. 纶扉上:指朝廷。古代帝王出行时,有仪仗人员手持彩带飘拂,以示威仪。这里以彩带代指朝廷。
  4. 老成:指阅历丰富、处事沉稳的老成之才。
  5. 凤德:比喻美好的品德。
  6. 嘤鸣:鸟鸣声,这里借指鸣叫。
  7. 冥鸿意:指隐居山林的愿望。冥鸿,传说中一种能飞入深渊的巨禽,喻隐者。
  8. 猿鹤惊:指猿猴和仙鹤因听到声音而惊动。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途中遇遇董思白先生后写的一首酬答诗。诗人对董思白的人品十分钦佩,称赞他为“至人之贤”,并且认为他能“闻道纶扉上”的朝廷,是因为自己有好的德行。诗人用“因之怀凤德,敢以付嘤鸣”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以“自有冥鸿意,无烦猿鹤惊”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首联:“至人不碍世,出处亦何情?”意思是说,那些得道高人并不受世俗的干扰,他们出则显名,处则隐逸,都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和追求。这里的“至人”指的是董思白先生,他是一位得道高人。诗人对他的品行表示赞赏,认为他不被世俗所困扰,能够自由地出入于世与隐之间。
    颔联:“闻道纶扉上,于今待老成。”意思是说他听闻董先生在朝廷中的地位已经很高,如今等待着成为一位老成之才。这里的“纶扉”,是指朝廷中的仪仗人员手持的彩带飘扬在空中,象征着威仪和荣耀。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他对董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像董先生一样,成为一个有着良好品德和才能的人。
    颈联:“因之怀凤德,敢以付嘤鸣。”意思是说,因为董先生的品质和德行,所以我感到十分敬佩,我愿意将我的才能和志向都托付给他。这里的“凤德”指的是美好的品德,而“嘤鸣”则是指鸟儿的鸣叫声。诗人用这个意象来形容自己愿意追随董先生,向他学习并传承他的优良品质。
    尾联:“自有冥鸿意,无烦猿鹤惊。”意思是说,我已经有了隐居山林的愿望,不需要担心猿鹤等动物会被我所惊动。这里的“冥鸿”指的是传说中的一种能够飞入深渊的巨禽——大雁,它象征着隐士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他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许,希望能够过上隐士般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