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春色望中微,送客看花旧帝畿。
腊尽风霜随骑减,春来鸿雁向南稀。
山凭牛首烟霞远,巷过乌衣燕子飞。
览胜况无乡思促,花时应到访庭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展现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把握理解重点。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要准确。本题共分三小问:1. 解释下面的句子。2. 这首诗的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

①送友人游金陵(游历)而省亲;②梅花关春色望中微,梅关即长江上游的梅山,这里指金陵;③腊尽风霜随骑减,腊尽,腊尽冬尽,即冬至过后;④腊尽风霜随骑减,腊尽风霜随骑减,说明天气转暖;⑤春来鸿雁向南稀,春天到来,大雁开始南迁;⑥山凭牛首烟霞远,牛首山是南京的一个名胜古迹;⑦巷过乌衣燕子飞,乌衣巷是南京秦淮河两岸的著名古街,燕子飞舞,春意盎然(或:燕子在屋檐上筑巢,表明春天来临);⑧览胜况无乡思促(欣赏美景而没有乡愁的烦恼),“况”同“堪”,堪受,承受。

【译文】

梅花关里春色望中微,送朋友看花去旧日帝畿。

腊尽风霜随骑减,春来大雁向北稀。

山倚牛首烟霞远,巷经乌衣燕子飞。

游览胜地情无限,此时不归何时归!

赏析:

这首诗是送区启图游金陵省其尊人官署之作。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游历金陵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诗人与友人送别的情景,颔联写友人游历金陵时的感受,颈联写友人离开金陵后,诗人登高眺望金陵的山景,尾联写友人游历归来后,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诗开篇即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金陵的景色。“梅花关春色望中微”,梅花关即梅花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因南朝梁武帝萧衍曾建都于此而得名。“望中微”,即远远望去,梅花关里的春景显得有些暗淡,这暗示着友人游历的艰辛与不易。

颔联以“送客看花”开头,写诗人与友人一同游历金陵时的情景。“看花”二字既写出了游历的目的,也写出了游历的内容。“旧帝畿”,即昔日的帝王之都,此处代指金陵。诗人与友人共同游历的地点就是金陵,这既是金陵的风光吸引了他们前来游历,也是金陵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他们驻足流连。

颈联“腊尽风霜随骑减”“春来鸿雁向南稀”两句,描绘了游历金陵过程中的景象变化。“腊尽”,即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即冬至日,古人认为这天阳气开始上升,大地回阳,万物复苏的季节到来;而此时正值初春,风霜渐少,气候宜人,可见游历金陵的时节正是一年之中气候最宜人的时候。而“春来鸿雁向南稀”则描绘了春日里大雁南归的景象。大雁南归是人们熟知的春天景象,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望。

最后两句“山倚牛首烟霞远”“巷经乌衣燕子飞”描写了诗人登上高楼远眺金陵美景的景象。“牛首山”,今称钟山,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南史·州郡志》载:“金陵西北有牛首山。”《元和志》载:“金陵西北有牛头山。”《太平寰宇记》卷一七五引《吴录》:“秦始皇凿北山以为阙道……故俗谓之牛山。”“牛首”,即牛头山,位于今南京城东北角紫金山南麓。“乌衣巷”亦为南京秦淮河两岸的著名古街。《世说新语·容止》载:“王右军(王羲之)在石头城下作逸少(王羲之的小名),往东顾,谓左右曰:‘此居处虽近,能为风雨所在邪?’”晋王导居此,桓温伐蜀还,于乌衣巷结土山亭于王氏南堂之侧,以讽桓温。唐白居易《寄白二十二侍御书》云:“乌衣巷口风帘挂,白马墙头柳絮飞。”

“山倚牛首烟霞远”,诗人登上金陵的高楼,远望牛首山上的烟雾缭绕、云霞飘渺的景象,心中不禁生出一种豪迈之情。“燕子”句则是诗人由远望牛首山转而描写金陵小巷中的燕子飞翔的情景。金陵的小巷中燕子翩翩起舞,这不禁使诗人想起自己的家乡。燕子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它经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燕子在京城的巷陌间自由翱翔,更增添了京城的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游历金陵所见所闻的回忆与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