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海望扶桑,□□□□□□□。
赖有孤臣揖顶踵,遂令危垒矻金汤。
牛椎幕府军初壮,乌落城头敌夜亡。
知尔论功辞上赏,旄头直儗落欃枪。
【注】:闻锦州报捷识喜东临碣海望扶桑,□□□□□□□。
赖有孤臣揖顶踵,遂令危垒矻金汤。
牛椎幕府军初壮,乌落城头敌夜亡。
知尔论功辞上赏,旄头直儗落欃枪。
注释:“闻锦州报捷识喜”是题目,下四句为诗的正文;“东临碣海”句中的“碣”、“扶桑”分别指碣石山和东方日出之处。“□□□□□□□。”句意不明,疑是“□□□□□□□”误植,据上下文应为“□□□□□□□”,即“□□□□□□□”。此诗为杜甫《登岳阳楼》诗作。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译文:我听说锦州传来捷报而感到欢喜。
登上泰山东面看东海望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遥想当年吴越争霸。
幸好有我这个孤立无援的人能为朝廷尽忠效力,于是使那险峻的堡垒更加坚固。
牛皋率领军队刚到军中就使士兵振奋起来,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败逃一空。
知道你为了立下战功要归功于皇上,所以我要像彗星一样直指云霄。
赏析:此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在夔州时所作。当时杜甫在夔州已经一年有余,他在这里过着流寓的生活,过着寄人篱下的凄凉生活。这首诗是他登高览胜之作。诗人登上了东岳泰山的南麓,眺望黄河之滨、淮河之尾,看到了中原沦陷后残破不堪的山河。诗人触景而生情,写下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登上泰山之后看到的景色。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所见景物,二句则通过想象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的图画。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望,只见大海浩瀚无边,东方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光芒四射,照亮大地。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吴越争战的岁月。“东临碣海望扶桑”,是说站在这高处向东望去,可以看到渤海和黄海交汇处的碣石山,那里就是传说中的“东海”。再往远处看,东方的太阳刚刚升起,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大地。诗人想到吴越战争年代,那里也是烽火连天,战事不断,正是“东临碣石”之时。这里用“扶桑”指代吴越地区,与“碣石”互文见义,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中间两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祖国大好河山。“赖有孤臣揖顶踵”,说的是国家虽然暂时受到侵扰,但只要还有像我这样忠于国家的臣子,就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复旧物于既废,使国家重新兴盛起来。“遂令危垒矻金汤”,说的是国家有了这样的忠诚臣子,就可以让那险峻的城堡更加坚固,就像铜墙铁壁一样。这里诗人把国家喻为一座城池,忠诚的臣子喻为守卫城堡的士兵,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忠诚臣子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三联描写了诗人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牛椎幕府军初壮”,“牛椎”指的是牛皋,他是南宋抗金名将,曾率兵收复建康等地。“幕府”,是古代将军出征时的指挥部。牛皋率军刚到军中就使士兵振奋起来,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败逃一空。“乌落城头敌夜亡”,说的是夜晚敌人逃跑时,乌鸦都飞上了天空。这里的“乌落”是指乌鸦乱飞,形容敌人溃败的情景。“知尔论功辞上赏”,意思是我知道你立下了功劳,应该得到朝廷的奖赏。“旄头直儗落欃枪”,这是说你的战功如同天上的大旗直冲云天,好像彗星从天而降。这里的“旄头”是指星宿名,也用来借指彗星。“拟落欃枪”是说好像彗星落下撞击长枪一样。这里把天上的星辰和人间的战功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对敌人的痛恨和自己战功卓著的心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知尔论功辞上赏,旄头直儗落欃枪”,意思是说我知道你立下了功劳,应该得到朝廷的奖赏。但是你知道吗?我的战功已经远远超出你的功劳了,就像天上的彗星直指云天,好像一颗流星从天而降一样。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即传说中黄帝与蚩尤作战,黄帝命令风后制作木龙车,命应龙举其角向蚩尤挑战。应龙举起巨角,击中了蚩尤的额头,使他流血而死。这里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诗人自己的战功。
此诗前半部分写景抒情,后半部分叙事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感情深沉激越,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国伤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