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岸炎风起夕阴,武侯遗迹未消沈。
偏安肯竟三分业,两表谁怜六出心。
野老来耕梁父地,江涛犹作卧龙吟。
经行莫洒英雄泪,鱼水君臣自古今。
【注释】
沙岸炎风起:沙岸上,炎风吹起,天色已暗。
武侯遗迹:指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的遗迹,在今四川成都附近。
偏安:指三国时蜀汉偏居一隅,苟延残喘的局面。
两表:指诸葛亮两次上书刘备陈述统一天下的大计。
梁父地:即梁父山。今山东泰安县西北有梁父山,相传为古梁父国的所在。
卧龙吟:指诸葛亮吟咏《梁父吟》诗。
鱼水君臣:比喻君主和臣下的亲密关系。
【译文】
夕阳西下,江边沙岸上,热风扑面而来,天气渐渐昏暗下来,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的遗迹尚隐约可见。
偏安之局,岂能完成统一大业?谁又能理解我六出祁山的苦心?
老农夫来到当年诸葛亮耕过的地方,听着江涛依旧如昔的吟唱,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路过这里不要洒下英雄眼泪,君臣相得,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赏析】
此诗作于南宋绍兴年间,是诗人在途经三国遗迹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处境的忧虑与无奈。
第一联“沙岸炎风起夕阴,武侯遗迹未消沈”,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沙滩上炎风吹拂的景象。武侯诸葛亮的遗迹依稀可辨,但似乎仍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消逝。这一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他不仅感叹自己身处乱世,更对诸葛亮的高洁品质感到敬佩。
第二联“偏安肯竟三分业,两表谁怜六出心”,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认为,偏安一隅的局面无法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诸葛亮虽然有“六出祁山”的壮举,却也无法改变这种局势。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虑,也揭示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第三联“野老来耕梁父地,江涛犹作卧龙吟”,描绘了一位老农夫在梁父山上耕作的宁静场景。江涛依旧如昔的吟唱,仿佛在诉说着诸葛亮的故事。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经行莫洒英雄泪,鱼水君臣自古今”,则是诗人在经历了一番感慨之后所作的总结性发言。他认为,即使历经沧桑,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不会改变。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君臣关系的珍重与坚守。
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线索,将历史人物融入其中,展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历史变迁以及君臣关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