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逃虚远世尘,影形相问更无邻。
道人未是耽枯寂,夜夜翻经礼列真。

【注释】

①园居:指在园林中居住。②“一自”二句:一说,自从远离世尘;一说,自己已经逃入空幻世界,与世隔绝了。③道人:指僧人。④枯寂:谓清心寡欲,守持寂寞,不问世事。⑤礼列真:指礼拜佛祖,祈求神明保佑。⑥翻经:指诵读佛经、经文。⑦无邻:没有邻居,形容孤独。

【赏析】

秋日园居闲逸之作,写诗人对世俗的淡漠和遁入佛门的虔诚。

首句“一自逃虚远世尘”,“一自”,即“从来”、“一向”。这一句点明诗人从俗世出走,摆脱了尘俗的羁绊,进入了超然物外的虚无境地。“逃”字写出他出走的彻底性,也表现出他对世俗的鄙夷。

第二句“影形相问更无邻”,“影”字用得巧妙。诗人既已遁入空门,自然也就没有了形体的存在。而“影”是无形无质的东西,它不可能向有形有质的人“相问”,所以用“影”来比喻诗人自己。“更无邻”是指除了自己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对话的人。这里说诗人与世隔绝,孤身一人,没有任何可谈之人,也没有任何可谈之事。

第三句“道人未是耽枯寂”,“道人”是佛教徒对僧人的称谓。这一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脱离了俗世,但并没有真正进入空门,仍然保持着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眷恋之情,只是这种感情并不强烈,因此并不耽溺于枯寂之中。“未是”表明这种感情尚未达到极点,也就是说,诗人还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佛门生活之中去。

末两句“夜夜翻经礼列真”,“夜夜”表示频繁的意思。诗人之所以如此痴迷于佛经的研读和礼佛活动,就是因为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近佛祖、祈求神灵的庇护。“列真”是指排列真神、真佛,这里用来强调自己礼佛活动的虔诚。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俗世的出走和对佛门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淡薄和对佛门生活的热爱。诗人的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世俗的不屑,又有对佛门生活的向往;既有对个人孤独的无奈,又有对精神寄托的渴望。然而,诗人最终并未真正步入佛门,而是继续过着世俗的生活,这种矛盾的情感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