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生湖海士,意气傲风尘。不著青衫谒时贵,每横白眼看世人。
伸纸羞为制举义,含毫辄吐凌雪气。牛耳狎主诃林盟,马蹄踏遍白云里。
兴来每抱方外心,自谓域中山川窘窄耳。洪厓卢敖是我师,安能局促辕下驹,岁岁年年困乡里。
去秋九月度庾关,梅花万树尽跻攀。南过荆门上三峡,云梦之泽弄潺湲。
春来复渡章江水,更挂布帆问吴市。三山二水恣登临,牛首燕矶供杖履。
秦淮柳色变新秋,凉风江上吹飕飕。乘风欲看西湖月,又浮舴舰下杭州。
身馀双足便称快,囊无一钱未是愁。嗟馀未挂进贤冠,撒手尘中万事难。
羡君此去同仙驭,恨不凌风生羽翰。苏公堤、严陵濑,我昔经游逾十载。
君行瓢衲信翱翔,云水云山应未改。饶君萍迹遍人间,兴尽应知返故山。
我亦拂衣从此去,相与结茆同老罗浮玉女潭。
戴安仲,一位来自湖海之滨的才子,意气风发,不羁于尘世。他行走于白下官署,未曾久留,便选择了取道浙江,遍游吴越之地,赋诗以赠。此间,我们仿佛看到了戴安仲的身影,他挥毫泼墨,豪情万丈,将心中的所思所感,化作一篇篇动人的诗篇。
“戴生湖海士,意气傲风尘。”首句便描绘了戴安仲的不凡气质。他不仅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心怀壮志、意气风发的勇士。他身披湖海之衣,胸怀天下,意气飞扬,傲视尘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质的赞美,更是对他所追求的高洁人格与崇高理想的生动写照。戴安仲的意气风发,正是源自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对真理的渴望,这正是他能够傲视风尘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的句子,“不著青衫谒时贵,每横白眼看世人。”进一步揭示了戴安仲的个性特征。他不慕名利,不屈从于权势,总是以平等的目光看待世间的繁华与喧嚣。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使他在世俗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正因如此,他的诗歌才更加独特、更具魅力。他的诗歌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表达,只有最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能直抵人心,引发共鸣。
再看诗句“伸纸羞为制举义,含毫辄吐凌雪气。”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与从容。他在面对世俗的压力和诱惑时,总能保持一份清醒和坚定。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他用诗歌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正是他能够在世俗之中保持本色的重要原因。
“牛耳狎主诃林盟,马蹄踏遍白云里。”则描绘了他游历各地的情景。他不畏艰难,不惧困苦,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每一次的旅行,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和灵感的火花。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使他的诗歌更加深沉而有力。
戴安仲并未止步于此。在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后,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宁静与淡然。“兴来每抱方外心,自谓域中山川窘窄耳。”这句话揭示了他对世俗世界的超脱态度。他认为,只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就能超越一切外在的束缚和困扰。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心灵的坚守。
李孙宸在《戴安仲过游白下官署相访未几别去取道于浙遍游吴越名山赋此送之》这首诗中,通过戴安仲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独立、自由而又充满智慧和情感的诗人形象。他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有对心灵自由的探索。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李孙宸的这首诗不仅是对戴安仲这一人物的赞美和歌颂,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立、自由而又充满智慧和情感的诗人形象,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魅力和力量。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