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法.
第1句:诗人在江南水乡游览时,经过古琴台,看到古琴台一带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写下了这首诗.“虞”字是虚指,泛指江南一带.“吴下琴川”点明地点,交代出诗人游历的方位(吴郡),又暗示出诗人对琴台这一名胜古迹的景仰之情.“古”字表明琴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第2句:诗人来到江南之后,在落日时分登上小船,泛舟江上,欣赏着江南水乡的美景.“放舟”、“经行”,描绘的是诗人在江边小船上悠然自在地欣赏着美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第3句:诗人泛舟至七溪口,看到江水流向大海,感叹道:“啊!七溪之水都流入大海了!”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与感慨.
第4句:诗人泛舟至青山口处,看到两岸青山半入城,于是发出慨叹:啊!这里的青山多么美啊,它们仿佛要进入城市一样!“十里青山”是说青山延绵不绝,一望无际,山色如黛,青翠欲滴;“半入城”则是说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宛如一条条绿色彩带,把整个县城环抱在内,显得分外秀丽迷人.这两句诗写尽了青山的美,同时也写出了青山的气势,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青山的美丽.
第5句:齐女墓位于今浙江绍兴市东南郊,相传春秋时期鲁昭公夫人齐姜死后葬于此地.诗人看到齐女墓荒芜破败的景象,心中不免涌起一股哀愁之情.“齐女”即指春秋时鲁国国君夫人齐姜,因夫君被害,逃奔齐国,后为人所逼自杀.“荒秋草色”描写齐女墓周围凄凉萧条、草木凋零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第6句:诗人来到齐女墓旁,不禁想到自己与齐姜有同样的遭遇,不由得想起当年曾在这里弹过琴的人.“言公”指春秋时著名琴师师旷.《列子·汤问》记载,师旷曾经在鲁国太庙演奏,孔子听到乐曲后,认为它很悲伤,因而流下了眼泪.“家在旧琴声”是说琴声还在耳边回荡,而人已不在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第7句:诗人来到中秋之夜,正好赶上赏月的好时机,他一边赏月一边吟诗.“我来”是说自己来到这里观赏月亮,“中秋夜”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的夜晚,这个时节,月儿最圆,最亮,也最富有诗意.“一路”指从齐女墓到琴台的路上;“哦诗看月光明”是说诗人一路上边走边吟诵诗篇,不时抬头仰望明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赏月过程中愉悦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爱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南山水美景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江南山水之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和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答案】
我来到江南水乡,看到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写下了这首诗.“虞”字是虚指,泛指江南一带.“吴下琴川”点明地点,交代出诗人游历的方位(吴郡),又暗示出诗人对琴台这一名胜古迹的景仰之情.“古”字表明琴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我在江南水乡泛舟江上,欣赏着江南水乡的美景.“放舟”、“经行”,描绘的是诗人在江边小船上悠然自在地欣赏着美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我来到江南水乡的时候,正值夕阳西下,我乘舟到了七溪口,看到江水流向大海,感叹道:“啊!七溪之水都流入大海了!”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我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与感慨.
我来到青山口处,看到那绵延不绝、青翠欲滴的青山似乎要进入城市似的,忍不住发出感叹:“啊!这里的青山多么美啊,它们仿佛要进入城市一样!”这两句诗写尽了青山的美,同时也写出了青山的气势,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青山的美丽.
齐女墓位于今浙江绍兴市东南郊,相传春秋时期鲁昭公夫人齐姜死后葬于此地.诗人看到齐女墓荒芜破败的景象,心中不免涌起一股哀愁之情.“荒秋草色”描写齐女墓周围凄凉萧条、草木凋零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悲凉.
我来到齐女墓旁,不禁想到自己与齐姜有同样的遭遇,不由得想起当年曾在这里弹过琴的人.“言公”指春秋时著名琴师师旷.《列子·汤问》记载,师旷曾经在鲁国太庙演奏,孔子听到乐曲后,认为它很悲伤,因而流下了眼泪.“家在旧琴声”是说琴声还在耳边回荡,而人已不在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我来到中秋之夜,正好赶上赏月的好时机,我一边赏月一边吟诵诗篇,不时抬头仰望明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赏月过程中愉悦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