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已了燕京债,世事宁嗟蜀路难。
此去沧州堪寄傲,不妨人作傲人看。
诗句释义与赏析:
- 风尘已了燕京债:
- 风尘:比喻世事或政治上的纷争和困扰。
- 已了:完成,解决。
- 燕京:古代的京城,这里指北京,也常作为政治中心的代名词。
- 债:比喻政治上的责任或负担。
- 这句诗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政治上的纷争已经结束,责任和困扰都得到了解决。
- 世事宁嗟蜀路难:
- 世事:世间的事情或现象。
- 宁:难道,表示反问。
- 嗟:叹息。
- 蜀路:古时指从四川到京城的道路,这里比喻艰难的仕途或困境。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困境时的态度,即感叹世事艰辛,但并不因此感到悲观,反而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
- 此去沧州堪寄傲:
- 此去:此处指离开当前环境或职位。
- 沧州:沧州县,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是指一个有地位、有才华的人所居住的地方。
- 堪寄傲:可以自豪地炫耀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 这句诗意味着,离开当前环境后,可以在新的地方自豪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 不妨人作傲人看:
- 不妨:没关系,不妨碍。
- 人作傲人:有人自视甚高,自以为是。
- 看:观察、评价。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高自大态度的看法,认为即使别人自视甚高,也不妨碍自己自信满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译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政治纷争已经得到解决,一切如释重负。在艰难的仕途中,我们不必叹息,只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就能在新的领域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就。离开当前环境后,我们可以自信地在新的地方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必在意他人的自视甚高,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这首诗通过描述政治纷争的解决和个人对困难的看法,传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信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