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人厌嚣俗,达士乐闲胜。
乃兹城中林,而非车马径。
积雨豁新霁,云石掩秋映。
微阳下孤塔,潦水夹明镜。
巳疑尘寰隔,况睹莲方净。
岂惟慕真觉,亦以叩诠证。
玄蝉共西夕,浮云本无定。
【注释】
逸人:指隐者。达士:指有道之人,即高僧。乃兹:这里。城:这里指京都。林:树林。非:不是。车马径:车路和马道。积雨:连续下雨。豁新霁:雨过天晴。云石:指山中岩石。秋映:秋色倒映在山上。孤塔:孤独的塔。潦水:积水。明镜:明亮的镜子。巳疑尘寰隔:已怀疑是尘世之外了。莲方净:莲花刚刚开放。岂惟:岂止。慕真觉:羡慕真人。叩诠证:求得道理。玄蝉:深黑色蝉。西夕:傍晚。浮云:飘荡的云。本无定:本来没有固定之处。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正德四年(1509年)七夕,作者当时为僧人。《诗薮》说此诗“清远”,《读雪山房唐诗钞》则认为此诗“清丽”。
首联两句写诗人厌弃世俗,向往自然,与达士为伍。“厌”字写出了诗人对尘世间烦扰的厌恶,而“乐”字写出了诗人对闲适之胜的喜好。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情趣,又写出了诗人的身份。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城中找到了一片树林,远离了车马道路,远离了尘世喧嚣。这里的“乃兹”,指的是京城;“城中林”,指的是京城里的树林。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又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颈联两句写诗人在雨后看到了秋色倒映在山上,积水像明镜一样。这里的“新霁”指的是雨过天晴;“秋映”指的是秋色倒映在山上。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所见,又写出了诗人的感受。
尾联两句写诗人怀疑已经置身于尘世之外,更觉得见到的莲花非常纯净。这里的“尘寰”指的是尘世;“莲方净”指的是莲花刚刚开放。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感慨,又写出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描写、抒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