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岧千仞岭,下有百尺潭。
夕风起微澜,浟浟动晴岚。
俯之鉴我心,伫玩云波涵。
流蕤扬寒清,跃鱼手可探。
蹊暝樵响歇,猿鸟来相参。
寄语泥中物,长蟠恐未堪。
诗句解释
岧岧千仞岭,下有百尺潭。 - “岧岧”形容山高峻,“千仞”指极高的山。“下有百尺潭”则说明在如此高的山崖下还有一处百尺深的潭。
夕风起微澜,浟浟动晴岚。 - 傍晚时,风吹起微小的浪花。“浟浟”是形容水波的声音,“动晴岚”则是将水波与晴朗的山色联系起来。
俯之鉴我心,伫玩云波涵。 - 诗人低头观察自己的内心,欣赏着水面上飘浮的云朵和波纹。
流蕤扬寒清,跃鱼手可探。 - 水面上的水草(流蕤)随着波浪轻轻摆动,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鱼儿在水中跳跃,仿佛伸手就能触及。
蹊暝樵响歇,猿鸟来相参。 - 此两句描绘了夜晚时分,山林间静谧而和谐的景象:砍柴人的声音消失了,只有猿猴和鸟儿在互相呼应。
寄语泥中物,长蟠恐未堪。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的感慨:即使是坚硬如土的乌龟,也可能无法长久地生存于这种环境中。
译文
在巍峨的山峰之上,隐藏着一个深邃的百尺潭。夕阳西下时,微风拂动湖面,掀起层层涟漪,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轻盈的落叶。诗人俯身凝视自己的内心,静静地欣赏着水面上飘动的云影和涌动的波纹。水中的水草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而活泼的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跳跃,仿佛触手可及。当夜幕降临,山林间的寂静更加浓厚,砍柴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只有猿猴和鸟儿在树丛中轻声交谈。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这些生活在泥土中的小生命,恐怕难以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长久存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首句直接点明了山峰的高大和潭水的深度,为整首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风、浪、水草、鱼等,以及它们与环境的互动,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画面。尤其是“夕风”“浟浟”等词汇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也使得自然景色更加生动鲜活。
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意味也十分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于生命和自然规律的尊重。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担忧和无奈,对于那些只能在恶劣环境中求生的生灵感到同情。这种情感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美感,又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且具有深刻哲理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