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松佳地不虚传,朱氏廜𠫋近水边。
一涧东流莹玉练,四山高起插金莲。
阴遮结构修篁绕,影落罘罳古树圆。
诸子登堂趋蚁折,双亲卜宅喜牛眠。
秋霜气冷侵衣履,春露花浓挹豆笾。
郁鬯降神方俨若,焄蒿感目倍凄然。
慈颜不隔黄泉下,愉色常存白发前。
著敬不忘时十二,会同还习礼三千。
能将此道承先泽,拟播馀风及后贤。
况是君家敦古义,濡毫何惜赋诗篇。
【注释】
题朱氏时敬庵:为朱氏的时敬庵作诗。
独松佳地不虚传:指朱氏家族有“一树百代长青”的美誉。
廜𠫋:古地名,在今江西九江一带。
莹玉练:晶莹如玉。
四山:指庐山的西、中、南、北四峰。
修篁绕:修长的竹子环绕着。
罘罳(fú qián):古代悬挂门屏的木架,这里泛指门屏。
双亲:指作者的父母。
秋霜气冷侵衣履:形容秋天的严寒。
春露花浓挹豆笾:用春露滋润着盛开的花。挹(yì):舀取。豆笾:古代盛食物的礼器,此处借指酒食。
郁鬯降神:用郁金喷香酒以祭祀神灵。
焄蒿(hàn yáo)感目倍凄然:指看到蒿草更觉得凄清。焄(shǔ)蒿:一种蒿属植物,其叶形似艾。感目:引起视觉感受。倍凄然:更加凄凉悲伤。
慈颜:慈祥的面容。
愉色:快乐的脸色。
着敬:记挂着敬事。
十二时:道教谓日出至日落为一日之十二时。
会同:会合,聚会。
馀风:余韵,指前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况是君家敦古义:何况是你家敦厚古朴的风气。
濡毫何惜赋诗篇:挥笔写诗,毫不吝惜地献上自己的作品。濡(rǔ)毫:沾湿笔毛。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朱氏时敬庵的七律。诗人通过描写朱家的山水园林之美,表达了对朱氏家族世代传承、崇尚道学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朱氏家族美好传统的向往与怀念。
首联两句写景。第一句“独松佳地不虚传”,指出朱家所居之地环境优美,有“独松佳地”之称,并非虚传。第二句“朱氏廜𠫋近水边”,进一步描绘了朱家的山水风光。“廜𠫋”是指地名,位于江西九江一带,靠近水源。这两句诗通过对朱家山水园林之美的描述,引出了对朱氏家族世代传承、崇尚道学的赞扬。
颔联两句写景。“一涧东流莹玉练”,形象地描绘了溪水清澈见底,犹如晶莹剔透的玉带。“四山高起插金莲”,则描绘了四周群山峻峭挺拔,宛如盛开的金色莲花。这两句诗通过对朱家山水园林之美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朱家独特的自然风光。
颈联两句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阴遮结构修篁绕,影落罘罳古树圆”,既写了朱家的庭院布局,又表达了诗人对朱家美景的喜爱之情。“诸子登堂趋蚁折,双亲卜宅喜牛眠”,则描绘了朱家子孙后代在庭院中欢聚一堂的场景,以及父母在新宅中喜悦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朱家庭院美景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朱家世代传承的美好祝愿。
尾联两句抒情。“诸子登堂趋蚁折,双亲卜宅喜牛眠”,表达了诗人对朱家世代相传、尊崇道学的美好愿景的赞美。而“慈颜不隔黄泉下,愉色常存白发前”则直接赞美了朱家的长辈们慈祥、快乐的面容。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朱家美好的传统和作风的向往与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朱家山水园林之美的描绘,以及对其世代传承、崇尚道学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美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传统的珍视和继承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