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岷为雪,南窥楚作云。
酪奴堪自老,葆旅不成群。
丛浅蚕休织,田污鸟罢耘。
山川厌腥气,流水濯巴文。

本诗是诗人于乾元二年(759)在蜀地所作。当时杜甫因避乱入蜀,暂居成都浣花溪草堂,与友人李正己等过从唱和,此诗即为其时所作。

第一联:“西望岷为雪,南窥楚作云。”

“西望”指的是诗人向西望去,即指四川的西面。而岷江之畔的雪山,在诗人眼中,宛如银白的飞雪。“南窥楚作云”,则是指南方的楚地,那里云雾缭绕,仿佛天上的白云。这两句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酪奴堪自老,葆旅不成群。”

“酪奴”指的是养牛的人,而“葆旅”则是指养马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养牛的人已经可以自己独立生活了,但是养马的人却不能形成群体,不能像养牛人那样独自生活。这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状况。

第三联:“丛浅蚕休织,田污鸟罢耘。”

“蚕休织”指的是春蚕停止了采桑,因为春天来了,农忙时节已经过去;“田污鸟罢耘”则是指农田里的农民们也停止了耕作。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然而,这样的画面却让人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

第四联:“山川厌腥气,流水濯巴文。”

“山川”指的是大地山川,而“巴文”则是古代巴人的语言文字。这句诗的意思是,大地山河都已经厌倦了腥气,而流水却能洗涤着巴人的语言文字。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崇高品格和卓越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