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功成日,乘舆返帝乡。
勋华留凤壤,冠剑寄龙藏。
幽宅开天寿,雄关镇白洋。
风云呈□气,陵寝瑞灵祥。
一自鼎湖去,空馀帝子伤。
兹来原上草,雨见露华瀼。

【注释】

万国:万国来朝。

功成日:成功之日,指统一天下的日子。

乘舆:皇帝的车子。

凤壤:凤凰栖息的地方。比喻帝王所居之地。

冠剑:古代官员头上戴的帽,手拿的剑。代指官位、权力。

天寿:长寿,这里指帝陵。

雄关:指险要的关口。

白洋:地名,在今甘肃白银县。

□气:祥瑞之气。

陵寝:帝王的坟墓。

鼎湖:即鼎湖山,传说中黄帝葬处。

兹来:我来了。原上草:指野草。

露华瀼:露水晶莹,光泽润泽。

【赏析】

《恭祀永陵有述》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诗人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奉诏祭扫玄宗的昭陵,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君王的怀念以及对唐王朝的眷恋之情。

首联“万国功成日,乘舆返帝乡。”以“功成”“返”二字开篇,既写出了大唐盛世的辉煌,又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欣喜之情。

颔联“勋华留凤壤,冠剑寄龙藏。”则进一步描绘了唐朝的辉煌成就,以及那些为唐朝建立功勋的英雄们的英名和事迹将永久地留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后人敬仰的对象。

颈联“幽宅开天寿,雄关镇白洋。”通过描写幽居之地和雄关要塞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这些英雄们虽然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如今却已经无人再为他们守护这片土地了。

尾联“风云呈□气,陵寝瑞灵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着世事沧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唐朝未来命运的担忧之情——虽然唐朝现在依然繁荣昌盛,但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就会衰落乃至灭亡了;而那些曾经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消失殆尽。

全诗通过对唐朝盛世的描述和对英雄们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