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衔命诏殊方,边塞间关去路长。
季札素闻周礼乐,夷陬行睹汉冠裳。
旌旗晓度辽阳月,剑佩朝凌鸭绿霜。
役竣旋镳须计日,词垣犹待赋长杨。
【注释】
- 送韩编修奉使朝鲜:韩编修,即韩琦(1008-1075),字稚圭,北宋名臣、文学家。奉使朝鲜,指出使朝鲜国。奉,奉命。
- 衔命诏殊方:诏书中传达的旨意是特殊的;“异方”,指远方。
- 边塞间关去路长:边塞之间,道路崎岖曲折,难以通行。
- 季札素闻周礼乐:季札,春秋时吴国人,以能通晓礼仪而闻名。这里指韩琦(字稚圭),他素闻周朝的礼乐。
- 夷陬行睹汉冠裳:夷陬,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称呼,这里指朝鲜。汉衣冠,指汉朝时期的服饰。行,行走。
- 旌旗晓度辽阳月:旌旗飘扬,渡过了辽阳的月亮。
- 剑佩朝凌鸭绿霜:剑和佩饰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鸭绿,一种颜色。
- 役竣旋镳须计日:服役结束,需要计算归期。役,服兵役,这里指出使朝鲜。
- 词垣犹待赋长杨:词垣,指翰林院,也指文人。长杨,汉武帝的宫殿名。这里指翰林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赠与友人韩琦(字稚圭)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赴朝鲜的关切之情。全诗四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有对其前途的祝愿之意。首句“使臣衔命诏殊方”开篇就点明了友人的使命,即奉命出使朝鲜国。接着两句“季札素闻周礼乐,夷陬行睹汉衣冠”,诗人用典故来赞扬韩琦的才华和风度。季札,春秋时吴国人,以能通晓礼仪而闻名。这里指韩琦(字稚圭),他素闻周朝的礼乐。夷陬,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称呼,这里指朝鲜。汉衣冠,指汉朝时期的服饰。行,行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韩琦素闻周朝的礼乐,现在又见到了汉朝的服饰,可见他的才华出众,风度翩翩。
后两句“旌旗晓渡辽阳月,剑佩朝凌鸭绿霜”进一步描绘了韩琦出使朝鲜的场景。旌旗飘扬,渡过了辽阳的月亮,剑和佩饰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这里的“晓渡辽阳月”、“朝凌鸭绿霜”都是形容韩琦出使朝鲜的情景。辽阳,今辽宁辽阳市。鸭绿,一种颜色,这里指朝鲜。这两联的意思分别是说,韩琦出使朝鲜时,旌旗飘扬地渡过辽阳的月夜,剑和佩饰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最后两句“役竣旋镳须计日,词垣犹待赋长杨”则是对韩琦的祝福和期望。役竣,指完成任务,即将归来。旋镳,意思是返回。计日,意思是预计归期。词垣,指翰林院,也指文人。长杨,汉武帝的宫殿名。这里指翰林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韩琦完成出使任务后,预计归期已到,而他仍在翰林院等待朝廷的命令。这是对韩琦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使命,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