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裳已葬海虞峰,竹下茶瓯不复同。
华表人归身是鹤,葛陂仙去杖成龙。
七星桧老瑶坛静,午夜猿悲蕙帐空。
徒遣友朋怀远致,驿亭惆怅立西风。
【注释】
冠裳:指道士所穿道袍。葬海虞峰:指道士的坟墓在海边的虞峰山。竹下茶瓯:在竹林之下饮茶的用具。不复同:不再相同。华表人归身是鹤:指仙去的人已经化成了鹤。葛陂仙去杖成龙:指葛陂的仙人已经化为神龙。七星桧老瑶坛静:指七棵松柏长在瑶台的祭坛上已经很老了,祭坛很安静。午夜猿悲蕙帐空:指半夜里猿猴哀啼,蕙帐空空荡荡。驿亭惆怅立西风:指诗人在驿站的亭子上怅然立于西风中感叹。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道士姚少师写的。诗题“吊席心斋炼师和少师”,是说悼念席心斋炼师和姚少师。席心斋,即心斋,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曾居虞峰山(今浙江余姚县东南),故世称虞峰先生。他与姚少师都是著名的道家人物,所以作者以“吊”字起首,表示哀悼之意。全诗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平仄调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首联“冠裳已葬海虞峰,竹下茶瓯不复同”。意思是:你生前穿的道士服已经葬在海虞峰了,你在竹林下的茶瓯也不再和你一起喝茶了。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席心斋炼师去世的哀伤之情。
颔联:“华表人归身是鹤,葛陂仙去杖成龙”。意思是:你死后化作了仙鹤回到了华表,你的躯体变成了神龙来到了葛陂。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席心斋炼师仙去的赞美之情。
颈联“七星桧老瑶坛静,午夜猿悲蕙帐空”。“七星桧”是虞峰山上的一个地名,相传是古代仙人修炼的地方。“瑶坛”是指道教的祭祀场所。“蕙帐”、“桂栋”都是用蕙草装饰的东西,象征清雅之德。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席心斋炼师的怀念之情。
尾联“驿亭惆怅立西风”,“驿亭”指驿站,是供旅客歇脚和投宿的地方。“惆怅”表示忧伤、失落、失望等情绪。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席心斋炼师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