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阜是凤阳,瓜瓞接天长。
仁祖勤耕稼,文孙肃禘尝。
涂山盘寝殿,淮水入宫墙。
白首哀遗老,依依陵树旁。

这首诗的原文是:

凤阳

神阜是凤阳,瓜瓞接天长。

仁祖勤耕稼,文孙肃禘尝。

涂山盘寝殿,淮水入宫墙。

白首哀遗老,依依陵树旁。

注释:

  • 神阜:指的是凤阳,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
  • 瓜瓞(dié):瓜类植物的种子或藤蔓,可以生长多年,这里用来形容后代繁衍兴旺。
  • 仁祖:指舜帝的父亲瞽叟,因为舜帝以孝顺著称。
  • 勤耕稼:勤奋地耕种庄稼,形容舜帝勤劳朴实。
  • 文孙:指舜帝的孙子商均,以文雅闻名。
  • 肃禘尝:指的是举行祭祀活动。
  • 涂山:传说中黄帝的女儿涂山氏的居所,也是夏朝的都城。
  • 寝殿:宫殿内的卧室。
  • 淮水入宫墙:淮河的水流入了宫殿的外墙。
  • 白首:指年老的人。
  • 哀遗老:哀悼年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凤阳这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地居民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中的“神阜是凤阳,瓜瓞接天长”描述了凤阳的自然风光和土地肥沃,为后文的叙述奠定了背景。接着,诗人提到舜帝的家族在这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舜帝的父亲瞽叟以孝顺著称,舜帝则以勤劳朴实而闻名,他们的事迹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精神财富。
    诗的第三句“仁祖勤耕稼,文孙肃禘尝”进一步展示了舜帝家族的生活风貌。舜帝的祖父和父亲都以辛勤劳作著称,而舜帝的儿子、孙子也继承了这种美德,他们在祭祀活动中展现出庄重和虔诚。这些细节不仅反映了舜帝家族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诗的第五、六句“涂山盘寝殿,淮水入宫墙”中,诗人提到了凤阳的历史遗迹——涂山和淮河,这些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共同构成了凤阳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里的“涂山”,既是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也是华夏文明的象征之一;而“淮水入宫墙”则暗示了凤阳与黄河的紧密联系以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两句“白首哀遗老,依依陵树旁”则表达了诗人对年老人们的深深哀怜和怀念。这里的“遗老”指的是年迈的老者,他们经历了凤阳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变化和发展。而“依依陵树旁”则描绘了诗人站在陵墓周围的树木旁,凝视着那些已经离世的老人,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凤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的描述,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年老人们的深切关怀和怀念之情,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文的温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