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蓟门月,如入洞庭秋。
楚客多奇服,湘娥善暮愁。
平生慕宗国,亦既适荆州。
岂意狂歌客,偏从燕地求。

【注释】

蓟门:古地名,泛指北方。洞庭秋:比喻北方的秋天(洞庭湖在今湖南省)。

楚客:指作者的朋友。多奇服,湘娥善暮愁:湘妃是古代神话中舜帝的妻子,她曾在湘江边哭泣,眼泪洒落,变成了美丽的斑竹。这里借以比喻楚地的女子。

宗国:指自己的国家。

荆州:指荆州牧。

狂歌客:指作者本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和对朋友的期望。

开头两句写离别时的情境。诗人与友人在北地相逢,仿佛进入洞庭湖的秋天一样。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描绘成相识的朋友,将洞庭湖描绘成别离的场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第三句“楚客多奇服”,点出了友人的身份。楚客即楚国之客,指的是作者的朋友。他身着奇装异服,引人注目。这句诗通过对友人外貌的描写,展现了他的风采。

第四句“湘娥善暮愁”,则进一步烘托了友人的悲愁情绪。湘娥即神话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她善于在夜晚哀叹自己的忧愁。这句诗通过神话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情感的同情。

接下来四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平生慕宗国”,表明自己一直以来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这里的“宗国”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祖国的敬仰之情。

“亦既适荆州”,说明自己现在已经到达了荆州。荆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有许多名胜古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旅途经历的回忆和感慨。

最后两句“岂意狂歌客,偏从燕地求”,则是对友人行为的讽刺。狂歌客即指那些喜欢放荡不羁、高歌猛进的人。而他们却在燕地寻求名利,这与自己的志向相去甚远。这句诗用反语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行为的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