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如天阙,三涂险在前。
陆浑云晻暧,伊水雪潺湲。
逐兔过双涧,弯弓落一鞭。
当时辛有泪,沾洒为东迁。

望三涂

壁立如天阙,三涂险在前。 陆浑云晻暧,伊水雪潺湲。

逐兔过双涧,弯弓落一鞭。 当时辛有泪,沾洒为东迁。

注释解析

  1. 《史记·周本纪》:“武王曰,‘我南望三涂’。”——表明了三涂山在古代被视为重要军事和交通要道的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2. 《水经·伊水注》:“伊水历崖口,山峡也,翼崖深高,壁立若阙。崖上有坞,伊水径其下,历峡北流,即古三涂山也。”——详细描述了三涂山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3. 《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九州之险也。”——指出三涂山是古代九州中的险要之地,象征着国家的屏障。
  4. 《左传》昭公十七年:“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反映了历史上三涂山作为重要外交和政治活动的地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 “南望三涂”:表达了对远方的三涂山的向往和思念,也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涂山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诗人通过对山川、云雾、河流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使得三涂山的景色仿佛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仙境之中。同时,诗歌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通过回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尊重,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