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子中吴秀,诗歌起洞庭。
今修震泽志,足补禹王经。
露引双桐翠,烟含万壑青。
何时及秋月,胥口共扬舲。
注释:
翁子中吴秀,诗歌起洞庭。
翁子是地名,中吴即苏州,秀指秀丽。诗歌起洞庭指的是诗人曾在洞庭湖畔写诗作赋。
今修震泽志,足补禹王经。
今修是指现在正在修《震泽志》,足补是足够弥补的意思。禹王经是指《禹贡》这部地理书籍。
露引双桐翠,烟含万壑青。
露引指的是晨露被梧桐树吸收,双桐翠就是双树如翡翠般翠绿。烟含万壑青指的是雾气弥漫在深深的峡谷之间。
何时及秋月,胥口共扬舲。
秋月是指秋天的月亮,胥口是指胥江口的地方,扬舲是指扬起船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等到秋天的明月,我们一同乘船到胥口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离开之前,为好友翁子山房写下了这首《过翁子山房赋别》。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首联“翁子中吴秀,诗歌起洞庭”,以地名起韵,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中吴”是指苏州,“秀”指的是景色美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同时引出了下文的创作背景。
颔联“今修震泽志,足补禹王经”中的“修震泽志”指的是编写《震泽志》,而“足补禹王经”则表明这份工作能够弥补《禹贡》等书籍的不足。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赞赏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颈联“露引双桐翠,烟含万壑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其中,“双桐翠”指的是双树如翡翠般翠绿,“万壑青”则形容深谷之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尾联“何时及秋月,胥口共扬舲”,表达了诗人对与好友重逢的美好期待。其中,“秋月”指的是秋天的月亮,“胥口”是指胥江口的地方,“扬舲”则是扬起船桨的意思。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又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读来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