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商山皓,相知有子房。
英雄如女子,高尚亦君王。
今代无芝草,此翁惟羽觞。
行年过八十,亦足傲淮阳。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五个字。

“往日商山皓,相知有子房”,第一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交代出这首诗的背景。商山:古地名,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一带。皓:明亮的样子。子房:张良的字。张良,西汉初年著名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此句的意思是说:当年张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时,他像明亮的太阳一样耀眼,而你我二人又是多么地亲密无间啊!

“英雄如女子,高尚亦君王”,第二句以对比的手法来写张良。张良虽然是个英明果断、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他却甘愿隐居深山,不求闻达于诸侯;项羽尊他为座上宾,刘邦则尊他为国士,但张良都拒绝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我二人都是英雄人物,但又有谁能够像张良那样高尚呢?

“今代无芝草,此翁惟羽觞”,第三句用典,以张良自比。芝草,灵芝。相传汉武帝曾在函谷关遇到一位卖药老人,问他为什么不把长生不老之药卖给皇帝,老人回答说:“陛下想得到长生不老之药,不如去求得仙家所种的灵芝。”汉武帝只好作罢。这里用灵芝比喻张良。羽觞:即羽杯,酒器。传说古代有一种鸟叫“凤凰”,它的羽毛可以做酒器,所以人们把羽觞叫作凤觞。这里指酒杯。此句的意思是说:现在这个时代再也找不到像张良这样的贤人了,你只能喝这羽觞里盛的酒了。

“行年过八十,亦足傲淮阳”,“行年”指年纪。“行年过八十”,意思是说:我已经七十多了。“亦足”的意思是很够。“傲”是看不起的意思,这里是自豪的意思。这里指自豪自己活到七十多岁了。“淮阳”是郡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是当时楚国的都城。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也足够自豪了。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共计四十五个字。从结构上看,此诗可视为一首七律,其特点是前六句对偶工稳,后两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读起来节奏感强,铿锵有力。

首联“往日商山皓,相知有子房”,诗人以商山的亮洁喻张良的才智,以子房的贤明喻自己的贤明。张良辅佐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封他为留侯,赐他金帛田宅。然而张良不为富贵所动,功成名就之后,仍隐居山林,潜心修道,不肯出仕。张良的高尚人格令后人敬仰。首联中以“皓”、“房”对“皓”、“子”,以“商山”对“商山”,不仅对仗工稳,且使诗歌显得文雅高妙。

颔联“英雄如女子,高尚亦君王”以英雄比张良,以女性比自己。张良辅佐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拒绝封赏。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堪作楷模。颔联中用“犹”字将二者相比,突出了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男性英雄,另一个是女性美人。

颈联“今代无芝草,此翁惟羽觞”承接上文,由赞美张良转向表达自己的感情。“芝草”原指灵芝,传说它能长生不老。张良拒绝刘邦的封赏,宁愿归隐山林,不愿做官。如今时代已经过去,再也没有像张良这样的人了,只能喝些酒度过余生了。颈联以“无”对“有”,“此翁”对“芝草”,以“惟”对“焉”,“羽觞”对“芝草”,既对仗工整,又语意双关。

末联“行年过八十,亦足傲淮阳”承上启下。“行年”指年纪。“行年过八十”意思是说:我七十多岁了,也足够自豪了。“傲”在这里是自豪的意思。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自豪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