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频开阖,仙源不可寻。
水帘飞四壁,花雨散双林。
猿鸟声相乱,蛟龙气自深。
扁舟今已矣,渔父最知音。
【注释】:
山水频开阖:山峦和水流频繁地分开和聚合。
仙源不可寻:神仙的源头不能寻找。
水帘飞四壁:水帘像幕布一样在四周墙上飞舞。
花雨散双林:花雨像雨一样在树林中飘洒。
猿鸟声相乱,蛟龙气自深:猿声和鸟鸣相互交织,好像蛟龙的气势自然深远。
扁舟今已矣:小船已经停泊了。
渔父最知音:渔夫是最懂得欣赏这种景象的人。
【赏析】: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02)诗人任道州刺史时所作。诗人登上郴州西面的石鼓山,凭栏而立,远望群山环绕之中,有座精舍,是当年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的故居,后人就以“莲子精舍”名之。诗人为这地方题写了《从大小鸬鹚诸滩上郴州题莲子精舍》一诗,表达了他对这地方的热爱,对司马承祯道士的仰慕之情。
首联点出精舍的位置。“山水频开阖”,说明诗人登临此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山环水绕、云雾缭绕的景色,又使诗人感到如入仙境,恍若置身太虚幻境。“仙源不可寻”,则进一步强调其神奇莫测,令人神往。
颔联描绘精舍周围的环境。“水帘飞四壁”,既指水帘洞的水帘瀑布,更是指瀑布飞溅的水珠,如同无数条白色的丝绢,随风飘动,洒落在岩石上,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帘画。“花雨散双林”,既指花瓣飘落,更是指花雨纷扬,如同雨中仙子一般,洒向树木间,营造出一片花海般的美景。
颈联写精舍内景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猿鸟声相乱”,既形容猿声与鸟鸣交织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又暗示着山林间的生态平衡与和谐共生。“蛟龙气自深”,既指山中隐藏着丰富的灵气与生命力,又暗示着大自然的神秘与奥妙,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尾联表达诗人对精舍主人的敬仰之情。“扁舟今已矣”,诗人已经离开了那曾经留下过他足迹的小船,但心中却始终怀念着这个地方。“渔父最知音”,诗人认为那些善于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渔夫们才是真正懂得欣赏这片土地的人,他们能够理解并珍视这里的山水之美和生态环境之美好。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清新。通过对精舍周围山水景色的描绘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