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寒色惨,初月不成黄。
未夕已生雾,将春始有霜。
无能酬父老,不敢忆家乡。
终岁劳军事,徒令白发长。
昭江夜行作
江天寒色惨,初月不成黄。
未夕已生雾,将春始有霜。
无能酬父老,不敢忆家乡。
终岁劳军事,徒令白发长。
译文注释:
在昭江上行走的时候,看到江天寒色惨淡,初升的月亮不发黄光。
还没有到晚上就已经生雾了,春天到来时才出现霜。
不能报答父老,不敢怀念家乡。
整年为军务奔波,只让满头白发增长。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作。《蜀都赋》云:“地广三千六百顷。”杜甫曾说:“自成都乘舟东下,日才半沉,即放船入江峡。……但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后游》诗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可见昭江就在成都一带,杜甫在这里行路,自然感到“江天寒色惨”,因为昭江一带气候寒冷。而“初月不成黄”则说明时间是在傍晚时分。
“未夕已生雾,将春始有霜”两句写天气变化之快,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当时,安史乱贼正猖獗。杜甫虽身陷草堂,但仍心忧天下,他时时不忘国家大事,因此即使在夜晚,他也时刻关注着外面的动静。
第三句“无能酬父老”,“酬”字有感激之意。杜甫此时因战乱流落成都,生活十分艰难,他无力报答父老的养育之恩,只能默默忍受,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
第四句“不敢忆家乡”。由于战乱,杜甫已经多年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所以他不敢去想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们的生活,生怕听到他们的消息。
最后一句“终岁劳军事”,表明杜甫为了报效朝廷,不得不长期在外奔波,无法回家探望亲人。而“徒令白发长”则写出了他因长期忧虑国事而造成的身体上的衰老。
全诗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