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黄叶满,惨淡带炊烟。
老母夜犹绩,贫农秋未田。
无才甘谢世,多病早栖禅。
辛苦双鸿鹄,衔芦过远天。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贫病交加的艰难处境的感慨。全诗以“苦”字贯串全篇;前四句写山村景色,后四句抒情言志,情景交融。
第一句,点出时令:秋末。第二句,写山村傍晚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表现了农家黄昏时分的生活情态。第三句,写老母在昏暗的灯光下纺纱的情景,突出了母亲辛勤劳作的形象。第四句,描写自己年老体弱、疾病缠身、无以为生的处境与感受。第五句,写自己甘愿辞官归隐、早登禅门的决心。第六句,写自己虽身处困苦但心高志远的情怀。尾联,化用《鸿鹄》中的典故:“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心怀远大抱负和理想。
【答案】
家园示弟
山村黄叶满,惨淡带炊烟。
老母夜犹绩,贫农秋未田。
无才甘谢世,多病早栖禅。
辛苦双鸿鹄,衔芦过远天。
译文:
山村的树叶已经黄了,夕阳西斜,炊烟袅袅上升。
深夜里,老母仍在织补着棉衣,秋天的庄稼还没收割。
我因没有才华而羞愧地告别人世,身体多病早早地就学佛修道。
辛苦的雁鸟,双双翱翔,衔着苇子越过那遥远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他辞官退居田园后,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写山村的景致。山村里,树叶已黄,夕阳西沉,暮霭缭绕,炊烟袅袅而上,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次句写山村的夜景。夜深人静,只有母亲还在灯下织补棉衣。三、四两句写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诗人说自己年老体衰,多病,无法为朝廷效力,只好辞官归隐,学道修身,远离尘嚣。五、六两句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诗人说自己虽身受病痛折磨,却甘心情愿地隐居山林,追求精神上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胸怀抱负。诗人想象自己像那勤劳的鸿鹄一样,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