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共山公醉,移居傍习池。
红颜花底驻,绿髓酒中滋。
声色何妨道,清狂是此时。
向来观物化,蝴蝶亦吾师。

注释:

  1. 尹铨部:指的是尹元长,字子美,唐代诗人。兰陔:指兰花,一种香气浓郁、颜色鲜艳的草本植物。
  2. 欲共山公醉:想要和山公一同饮酒作乐。山公,即王右军,晋代名士王羲之的小名。
  3. 移居傍习池:搬到习池旁居住。习池,即练塘,是唐代杭州的一个著名景点。
  4. 红颜花底驻:在红色的花朵底下停留,形容女子的美丽。
  5. 绿髓酒中滋:绿酒中蕴含着生命的力量,比喻酒的品质优良。
  6. 声色何妨道:声音与色彩并不妨碍道德的修养。
  7. 清狂是此时:形容一个人清高不羁、狂放不羁的样子,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8. 向来观物化:以前曾经观察过万物的变化。
  9. 蝴蝶亦吾师:虽然蝴蝶是一种昆虫,但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尹元长所作,诗中提到了尹元长的好友王右军,以及他与友人的交往经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全诗以“题尹铨部兰陔别业”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尹元长与好友王右军一同饮酒作乐,居住在习池旁的兰陔别墅里。他们在这里欣赏美丽的花朵,享受美味的美酒,同时也关注着世间万物的变化。
    诗歌中的“红颜花底驻,绿髓酒中滋”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红色的花朵底下停留,在绿色的酒中汲取生命的活力。这里的“红颜”、“绿髓”都是用来形容美丽的东西,而“驻”和“滋”则分别表示停留和吸取的含义。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景物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诗歌中的“声色何妨道,清狂是此时”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认为声音和色彩并不妨碍道德的修养,而清高不羁、狂放不羁的样子也是一种当时的社会风气。这表明诗人对于名利看得很淡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诗歌中的“向来观物化,蝴蝶亦吾师”两句则是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他认为过去曾经观察过万物的变化,虽然蝴蝶是一种昆虫,但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这里用比喻的手法表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尹元长与好友王右军的交往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哲学思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