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来山气盛,雾湿未成云。
虫响千峰合,禽声两岸分。
野香知火粒,林影识花裙。
麋鹿平生友,何因不入群。

度鹿母嶂作

潮来山气盛,雾湿未成云。

虫响千峰合,禽声两岸分。

野香知火粒,林影识花裙。

麋鹿平生友,何因不入群。

注释:

度鹿母嶂作:在度过鹿母嶂时创作的诗歌。

潮来山气盛,雾湿未成云。

虫响千峰合,禽声两岸分。

野香知火粒,林影识花裙。

麋鹿平生友,何因不入群。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诗人在度过鹿母嶂时,被那壮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首联“潮来山气盛,雾湿未成云。”描绘了潮水上涨时,山间云雾弥漫的景象。这里使用了“潮来”和“雾湿”两个动作,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潮汐的力量和云雾的变化。同时,“未成云”一词也暗示了云雾还未形成的状态,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颔联“虫响千峰合,禽声两岸分。”则转换到了声音这一元素上。诗人通过对虫鸣和鸟鸣的声音的描述,展现了山间的和谐与宁静。这里的“千峰合”和“两岸分”分别用来形容声音在不同位置的传播情况,通过这种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山间环境的静谧和深远。

颈联“野香知火粒,林影识花裙。”则是对气味和光影的描写。诗人通过“野香”、“火粒”和“花裙”等词语,巧妙地表达了山林间的独特气息和美丽景象。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山林的生机勃勃,还带有一种诗意和美感。

尾联“麋鹿平生友,何因不入群。”则是对主题的升华。诗人以麋鹿为喻,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他认为自己是麋鹿的老朋友,因此不会离开它们而去追求群体。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希望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富有哲理的主题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