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谁知汝,来从大小湘。
金盘频作鲙,玉箸尽含香。
饮燕嗟难再,离忧正未央。
何当临丙穴,更与使君尝。

注释:

王观察请我吃嘉鱼,我于是写诗作别。

南边有人知道你们,来从大小湘。

金盘频频做成鲙菜,玉箸都沾满了香。

宴饮燕子嗟叹难以再聚,离别的忧愁正没有止境。

何当临丙穴,更与使君尝。

赏析:

此诗是诗人应王观之邀而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食”为线索,以“金盘”“玉箸”“燕”、“丙穴”和“使君”等意象为载体,抒发了作者对王观察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南有谁知汝,来从大小湘”,是说南边的知汝者是谁呢?原来是大江小江上的客人。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有一种说法,即“南人不可测”,意指南方人的性情复杂、难以揣度。而“谁知汝”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王观察身份的好奇与疑惑,又透露出一种期待——期待这位来自远方的客人能带来一些新奇的消息或经历。同时,“来从大小湘”一句也暗示了王观察可能来自江南一带,这与诗人所处的北方形成了鲜明的地域对比,增添了诗篇的地域色彩。

颔联“金盘频作鲙,玉箸尽含香”则直接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诗人通过金盘(贵重餐具)和玉箸(精致的餐具)这些细节,形象地勾勒出了宴会中的奢华氛围。脍鱼脍肉,本是寻常之物,但在这里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仿佛它们在金盘中跳动,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种写法既展现了宴会的热闹非凡,又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赞美之情。

颈联“饮燕嗟难再,离忧正未央”则转向了离别的主题。燕子虽喜群居,但在诗人这里却成了别离的象征。诗人用“饮燕嗟难再”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聚会时光短暂易逝的感叹,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渴望。而“离忧正未央”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并未消减,反而日益加重。这里的“未央”一词,既指夜晚尚未结束,又暗示了离别后的长夜漫漫,令人难以入眠。这种写法既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体会,又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何当临丙穴,更与使君尝”则以期待的口吻收束全诗。“丙穴”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神秘之地,据说那里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希望在未来某个时刻能够再次与王观察重逢的愿望。同时,“更与使君尝”一句也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对离别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