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徵修史,春秋义未申。
温公元晋胄,景略本秦人。
草野存遗直,华夷有大伦。
九经知注就,寄我莫逡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并联系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
“有怀富平李孔德”,怀念朋友李孔德;《新唐书》卷七九记载:“李元膺(孔德),字仲宣,少孤,事母孝。以门荫补河南尉,为县令所辱,辞疾归。……元膺性刚直,不苟合。”可见李孔德为人正直,故云“怀念朋友”。
“闻道徵修史,春秋义未申”,听说你被召为修史官,可是你却因为“义未申”而不能去?据《旧唐书》卷四一记载:李元膺在太和中拜左拾遗、集贤殿学士,又迁司勋员外郎,充史馆修撰。后因上疏请谏净宫之事得罪,出为汝州司马。《资治通鉴》记载:武宗会昌二年九月戊戌,诏曰:“自今以后,史官皆不得预政言事。”由此可知,李元膺此时正担任史馆修撰一职,而其“义未申”则是指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之事。
“温公元晋胄,景略本秦人”,温公与李元膺同姓,李元膺是温公的远房侄孙。据《新唐书》卷六八记载:温公名庭筠,曾祖温协,父庭筠,曾任尚书工部侍郎。李元膺之父名叫庭诲,因此温公可以称其为“远房侄孙”。“温公元晋胄”是指温公是晋朝的后裔,“景略本秦人”是指李元膺是秦国人。
“草野存遗直,华夷有大伦”,在野之间仍保存着你的高尚品德,华夏民族也有自己的伦理道德准则。《资治通鉴》载:李元膺在任时敢于弹劾权贵,不畏强暴;《资治通鉴》记载:李元膺在任时敢于弹劾权贵,不畏强暴,因此深得百姓的称赞。
“九经知注就,寄我莫逡巡”,九种经典已经注释好了,请你不要再迟疑了。《旧唐书》记载:李元膺著有《九经正义》,因此“九经知注就”是指他的《九经正义》已经撰写好,可以呈给皇帝了。
【答案】
有怀富平李孔德
闻道徵修史,春秋义未申。
温公元晋胄,景略本秦人。
草野存遗直,华夷有大伦。
九经知注就,寄我莫逡巡。
译文:
听说你在朝廷担任修史官职,可是你却因为“义未申”而不能去?你是温公的后代,你是秦国人。
在野外依然保存着你的高尚品德,中原汉族也有自己的伦理道德准则。
你的《九经正义》已经撰写好,你可以呈给皇帝了,请不要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