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方天气变,腊月未春阳。
不雨难成雪,无风但作霜。
寒生冬至后,白满越王乡。
日出为烟雾,蒙蒙接海长。



炎方天气变,腊月未春阳。

不雨难成雪,无风但作霜。

寒生冬至后,白满越王乡。

日出为烟雾,蒙蒙接海长。

解析与赏析:

  1. “炎方天气变”: 这里“炎方”可能指的是中国的南方地区,通常天气温暖,而此时开始变冷。”天气变”表明季节的更迭,即从炎热的夏季过渡到寒冷的冬季。

  2. “腊月未春阳”: 腊月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月,通常这个时候天气转凉,不像春天那样温暖。这里的“未春阳”意味着尽管是腊月,但仍有温暖的阳光出现。

  3. “不雨难成雪,无风但作霜”: 这两句诗描述的是霜和雪的形成条件。霜是在温度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冰晶,而雪则是大量水汽在更低温度下形成的冰粒。这里提到“不雨难成雪,无风但作霜”,说明在没有足够的降雨或者风力的情况下,很难形成雪花或霜花。

  4. “寒生冬至后,白满越王乡”: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这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最寒冷的季节。诗中提到“寒生冬至后”,意味着霜和白霜的出现时间比冬天的开始晚,这可能是因为冷空气的延迟到达或是由于气温的变化。

  5. “日出为烟雾,蒙蒙接海长。” 这句诗描绘了早晨的景象。太阳初升时,天空被薄雾笼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美丽的感觉,仿佛海洋与陆地之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烟雾。

  6.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冬日的自然景观和气象变化,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南方地区从夏至秋的转变过程。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节气联系起来,展现了自然法则的精妙。同时,通过对霜和雾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记录,也是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