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苡生宜野,无心篱落间。
只因甘味少,得使冷香闲。
兰已当门尽,松犹待客还。
萧疏簪数朵,未觉鬓毛斑。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野菊”是这首诗的标题,全篇以咏菊为主题。首联点明“野菊”,并写它生长的环境,即苦苡生宜野,无心篱落间。颔联进一步描写这种植物的特点,说明其虽无香气,但味道鲜美,所以人们喜欢采摘食用。颈联写其他花卉,如兰、松等都已凋零了,唯独菊花还盛开着。尾联写菊花稀疏地点缀在头上,没有引起人的注意。
【答案】
①苦苡(又称苦菜)生宜野,无心篱落间。②只因甘味少,得使冷香闲。③兰已当门尽,松犹待客还。④萧疏簪数朵,未觉鬓毛斑。
译文:
野菊生长在野外,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它生长在篱笆旁边,不与篱笆争位置。因为它的味道淡雅,所以人们采摘食用它。兰已经凋谢了,松还没有完全凋谢,菊花还在开放。菊花稀疏地点缀在头上,没有引起人的注意。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的是菊花在寒霜中傲然开放的顽强精神。前四句写菊花的生长环境及特点。“苦苡生宜野”,意即苦菜生长在野外,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它生长在篱笆旁边,不与篱笆争位置。因为苦菜的味道淡雅可口,人们就采摘食用它。这两句从侧面衬托出菊花不畏严寒、耐寒性强的特点。“只因甘味少,得使冷香闲”,意即尽管苦菜的味道淡雅,但它能散发出清香,给人们带来一点乐趣,因而被人们采摘食用。后四句写菊花在百花凋萎的情况下依然傲然挺立。“兰已当门尽”,意即兰花已经凋谢了。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诗经·王风·采采卷耳》中有“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毛传》:“兰,王者之香;卷耳,草也。”郑玄笺:“王者之香既绝,而草尚不绝。今兰花已凋,松柏尚未尽枯,故云‘兰已当门尽,松犹待客还’也。”可见兰为王者所爱,所以它的凋谢令人哀伤。“松犹待客还”,意即松树虽然凋残了,但还是等待着宾客的到来。这两句从侧面衬托出菊花的坚韧不拔。“萧疏簪数朵,未觉鬓毛斑。”意即菊花稀疏地点缀在头旁,使人来不及察觉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这两句从侧面衬托出菊花傲然挺立的精神。
此诗语言简练朴素,却生动地表现出菊花傲然挺立、不畏严寒、耐寒性强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菊花的坚强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