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维摩女,天花居士姬。
病中能侍药,闲处即调丝。
绿剪青荷叶,红簪白槿枝。
无钱买钗钿,吾窭缟衣宜。

【注释】

维摩:即维摩诘,佛教高僧。居士:指在家信佛的人。调丝:弹琴。

绿剪青荷叶,红簪白槿花。

无钱买钗钿,吾窭缟衣宜。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贫士的清苦生活,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和淡泊之意。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月上维摩女,天花居士姬。

“月上”二字,化用《维摩经》中“空中有明月,明照如玉盘”,暗喻自己的清高;“居士”指自己,“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此二句以月为引子,引出“维摩女”与“居士姬”。月上,自然联想到天上,而天上有明月,明月又照得如同白玉盘一般,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然而诗人并不陶醉于这种美好之中,而是将目光投向人间,想到了那些在世间奔波劳碌、为生计发愁的人们。他们的生活虽然也如明月般明亮,但他们却无法享受这种美好的待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享受着这种待遇。诗人在这里借“维摩女”、“居士姬”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生活的不屑一顾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病中能侍药,闲处即调丝。

“病中”二字,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诗人在病榻之上,不得不依靠药物来维持生命,这是一种无奈而又辛酸的处境。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仍然保持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地奔波于各种事务之间,而是能够静下心来,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这里的“调丝”,指的是弹琴的动作,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的形象。这种闲适的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超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绿剪青荷叶,红簪白槿枝。

“绿剪”和“红簪”都是用来修饰植物的。这里的“绿剪”可能是指用剪刀修剪枝叶的动作,而“红簪”则是指用红色的簪子来装饰花朵或者枝条。这两种动作都暗示了一种优雅的美感。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植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这种欣赏并非仅限于视觉上的美,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无钱买钗钿,吾窭缟衣宜。

“无钱买钗钿”一句,揭示了诗人的经济状况。这里的“钗钿”指的是女子头上的饰品,而“无钱”则表示了没有钱可以用来购买这些东西。这种境遇使得诗人不得不过着节俭的生活,穿着简陋的衣服。然而,正是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使得诗人能够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他的衣着虽不华丽,但整洁大方;他的生活虽简朴,但充实而有意义。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翻译】

月亮升起时照亮了维摩诘的容颜(维摩诘是佛教高僧),天花飘落时映衬出居士姬的美貌(居士指在家中信佛的人)。

病中有闲暇就侍候病人服药,闲暇无事时便弹奏琴弦(闲处即调丝指弹琴)。

绿色的荷叶被裁剪下来做扇子,白色的槿花被簪子插起来(绿剪青荷叶,红簪白槿枝)。

没钱购买华丽的首饰和头饰,我穿得很简朴(无钱买钗钿)。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首句点题:“病中即事。”接着三句写病中情景:病中闲时弹琴,有钱买钗钿,无钱穿麻布鞋。末两句写贫贱乐观:贫穷而安贫乐道,自得其乐。

诗中运用典故。维摩诘是印度佛教高僧,居士指在家中信佛的人。“维摩诘”一词出自《维摩经》,是佛教经文中的人物。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提到“维摩诘”,表达了自己对于清高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借此来暗示自己的身世地位。而“天花居士”则是对佛教信徒的一种尊称,意味着这个人是一位虔诚的信徒。这两个词的组合,既表达了诗人的身份地位,也为下文铺垫了背景。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病中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生病时能够侍奉病人服药,闲暇时能够弹琴娱乐自己。这些看似平凡的活动,实际上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侍奉病人体现了诗人的善良和关爱,弹琴则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

诗人在诗中还提到了“无钱买钗钿”的情况。这句话反映了诗人的贫困生活。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态度。他选择穿着麻布鞋、吃粗茶淡饭,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热爱。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品德,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他虽然身处困境,但却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这种态度不仅令人感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